两晋时期的名人管道升如行星般闪耀点缀着历史的长河
两晋时期的名人管道升,景定三年(1262年),一说1271年(咸淳七年),出生于湖州吴兴(今浙江吴兴),一说德清县茅山(今属干山乡)。天生才资过人,聪敏,性情开朗,仪雅多姿,“翰墨词章,不学而能”,生而知之的极高天赋,加上长期而全面的、学习,在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管道升至京,疑是年与赵孟頫认识并成婚。不知是一见钟情,或相互倾慕,使两位旷世才人相成眷属,在之后的一生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心同德、相敬如宾。既能各自独立、各有千秋,又能相得益彰、珠联壁合。她与赵孟頫确实是久经考验的天造地设的绝配。
尽管唇齿亦相磨,但充满和具有全面智慧的她,在与赵孟頫发生摩擦或出现隔膜的时刻,都能游刃有余地、及时地、甚至是预见性地解除他们之间的危机,维持或以此加深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
中年的管道升,“玉貌一衰难再好”,长期以来的各种家庭琐事及社会应酬,将她以前的月华水色消磨殆尽,她思想变得更成熟,而性情变为暴躁。赵孟頫对婚姻忠贞开始动摇准备且坚持纳妾。在这婚姻危机关键时刻,她不严声厉色,也不依来顺受,而是以一种高雅通达而积极严肃的情怀创作《我侬词》表达自己的感受:“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当赵孟頫看到她的这首词后,被深深打动,从此也就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1289年其子赵雍出生,其后在书画等艺术上表现出卓越才能。当管道升写诗《题画竹》,表达母亲对儿女无限期待:“春晴今日又逢晴闲与儿曹竹下行春意近来浓几许森森稚子日边生!”
1317年元仁宗册封赵孟頫为魏国公册封管道升为魏国夫人“管夫人”即源于此,并因为她的书法成就,与东晋卫铄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二夫人”。尽管身为命妇享受荣华富贵,但她向往归去来兮,对丈夫晚年的官运失意表示理解支持,以诗文抒发心声:“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云水边?名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反映了她向往自由清淡生活淡漠功名利禄。
1322年六月十六日病逝,与赵孟颖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作为封建社会女性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偏见下如此博学多才栽培子孙传承书香绘技流芳百世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之一王蒙曾外婆教导自小耳濡目染得天独厚。而她墨竹作品劲挺秀丽兼工山水佛像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