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籍管理系统林嗣环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丑科登进士第。
林嗣环评价林嗣环不是一位博学善文的著名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百姓口碑甚佳的清官名吏。在封建官场一片污浊的境况下,他洁身自爱,实在很有几分茕茕孑立的悲剧意味。当时藩王府曾派两个人到林嗣环处言事,那两人骑马直上公堂。林嗡环把他们拉下马,每打三十大板。藩王大怒,但幸得抚军劝解才免遭难。
他的“善为文”,却“不善为官”。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他七岁即能属文,一路走来屡遭挫折,却从未放弃努力,最终在崇祯十五年中举人,在顺治六年的丑科殿试中获得进士之衔。
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在任期间,他积极推行改革,如减轻民众役赋和奢侈无度等措施,以此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他还写了一篇《屯田疏》,力主发展农业生产,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这份良好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而是被诬陷谋反,被迫落职。
尽管如此,他的人品和贡献依然深受百姓喜爱,在流离失所之际,他仍旧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不与腐败现象妥协。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人们称赞他的“不善为官”使他成为了一个真正伟大的人物——因为他的行为证明了一个人可以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保持尊严和诚信。而这一点,也让我们对那些表面光鲜但内心堕落的人感到一种敬意,因为他们至少还有勇气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便这意味着孤独和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