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唐朝诡事录安史之乱背后的割据秘密与皇帝遗忘的教训

唐朝诡事录安史之乱背后的割据秘密与皇帝遗忘的教训

唐代中期的节度使权力极大,藩镇节帅自行任命节度使,将吏代己,部将自代,以致节度使形成“家族化世袭”,这是唐廷最不愿承认的现实,也是权力无限膨胀的最高形式。安史之乱后,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对于唐廷来说,“安史之乱”无疑是一个突发事件。憧关失守更是玄宗挥之不去的梦魔,其在未作任何军事部署的情况下仓惶逃离长安。当时“江山阻险,奏请路绝”,唐廷和地方州县的联系断绝,整个唐王朝陷入“无政府”状态。为了应对这一危局,唐玄宗在入蜀过程中,在内地设置了河南、河中、山南东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的多个藩镇,一些由皇子遥领。企图通过在内地推行藩镇体制,赋予地方更多的军事自主权,以达到对抗安史叛军的手段。

肃宗灵武即位后,又继续推进内地的“藩镇化”,以达到以藩制藩目的。在加强关中地区安全与遏制安史叛军攻势方面,还设置了汴滑、郑陈、淄青平卢等镇;为了阻遏叛军南下江淮,又设置山南东道和淮南西道等节度使;为了加强对江淮地区控制并保证财赋输入关中的目的,再次设置了淮南浙江东西二道节镇。

据统计,由笔者所见,大约有40个新设立了各类观察使或防御使等职位。此举显示出肃宗为了平定安史之乱而实施的是一种以 藩制藩政策,使得大量新的藩兵被派遣至四方关键地域,如河北及其他战略要害区。这一做法旨在抵挡那些潜伏于边境区域可能威胁中央集权的人们,并且稳固这些区域的地理基础。

由于吐蕃侵扰,加上部分残余叛军力量,被迫重新分配到河北地区,从而形成所谓的河朔诸镇。而随着时间流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些割据势力的存在,这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下的某种姑息态度,即宁可保持局面稳定也不敢轻易改变,而这也导致其影响深远,对后来的帝国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最终导致国家衰弱甚至灭亡。

标签: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古今奇闻录隐藏...
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帝王将相的野史趣闻,揭示了那些看似完美的君主背后的人物魅力和复杂情感。例如,明朝时期的一位宠臣——魏...
战史风云 白登之围社会中...
在那遥远的历史时期,白登之围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次重大战役。这场战争发生在前200年,当时匈奴国王冒顿率领四十万大军包围了汉朝的大将刘邦。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
战史风云 中国共有几位国...
一、中国共有几位:国宝级画家的秘密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艺术文化得到了极为深厚的培育。其中,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
战史风云 元朝与清朝相比...
同为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元朝与清朝寿命差异何解?皇帝频繁更替,是否也反映了国家制度的根本问题? 首先,元朝历经十一位君主,只享国百余年,而清朝则有十二位君...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