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敏中国学经典诵读之旅
《白敏中:唐朝宰相与诗人》
【人物简介】白敏中(公元792—861年),字用晦,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他是著名诗人的堂弟白居易的从兄。少年时期孤独,承受兄长们的教诲。在唐穆宗长庆初年的科举考试中,他以高考成绩获得进士称号,并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主要贡献】在辅政期间,白敏中致力于缓和民族关系。他作为镇抚大臣,被派往安谕党项,以司空、平章事兼邠宁节度使的身份前往。临行时,唐宣宗亲自在安福楼为他饯行,并颁发了玺书慰劳。这次征讨不仅成功地平定了边疆局势,还开辟了一条通往萧关和灵威要道的交通线。此外,他还发展了当地骡子军,加强了西南边区的防御,为此被授予太子太师之职。
尽管有着显赫的地位,但白敏中也面临着挑战。一场因李德裕而起的风波,让他不得不排斥李德裕,这一行为遭到了众人的谴责。随后,他历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等职位,但最终因为足疾自请退出政治舞台。
【四辅之首的宰相】白敏中的仕途始于寒门好友贺拔基一起通过科举考试,从殿中侍御史升迁至兵部侍郎,再次担任宰相。他深受宣宗信任,在五年的时间内,有十三次官职提升,最终成为四辅之首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他编撰出了《具员御览》,帮助宣宗了解大臣的情况。此外,他还是几度出镇平息党项叛乱的大将领袖,也曾参与过选婿万寿公主的事宜。
然而,在咸通二年,当懿宗召见时,由于腰痛严重,不得已上奏辞去宰相职务,最终被允许以太傅致仕。不久之后,因病逝世,其遗容得以册封为太尉,并葬于家乡下邽。至今,其墓冢及神道碑仍然完好保留,是对其一生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