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风云下的武术对决跆拳道为何能战胜中国武术的传播这个问题如同刮痕一般反复在我心中划过
暑假到了,我的小侄子报了个跆拳道班。我问他:“学武术多好,干嘛要学外国拳? ”他说:“你真老土,现在只有跆拳道的培训班,哪儿有教武术的呀。再说暑假也就一两个月时间,要是学武术,孩子也就刚学个基本功,跆拳道都能踢木板了。”
同事说的是实在话,我有个同学从体校毕业后,就曾经办班给孩子教武术。当时哪租得起什么场馆呀,就是在广场上练。一个暑假的时间,孩子们也就刚溜开腰腿。结业表演的时候,就是演练集体基本功,顶多打一套初级长拳,不知对抗更是天塌地陷。
再往前推,我们当年是整整练了一年的基本功。天天正踢、侧踢、里摆、外摆、二起脚、旋风脚。这还罢了,那个旋子打得又高又飘,不知道有什么用?我每次练的时候,都要琢磨这个动作在技击时的作用,始终也没整明白。还有甲组长拳,也叫规定拳,是必会的项目,里面有个侧空翻的动作,我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这不是孙悟空打架吗?
想,如果好好拜一位民间师父,或许会讲些实用的技法,让我们过过招,看看怎么打。但科班出身的人,最多就是套路和对练,如果自己不下功夫,也只是把身体锻炼了一番。
现在的武术教育,只是在把套路演练这个皮毛东西进行发扬光大,而离真正实质越来越远了。剥离了对抗性和技击性,就不能称之为武术了。如今人们指称它为花架子,有点中看不中用,被轻视和诟病,这样造成的问题实在让人汗颜。
反观跆拳道,它作为舶来品,却能立住脚,在我们这里受到欢迎,对于宣传和包装展现独特魅力。而且,它教学生动态有趣,不像我们的枯燥单调,更适合活泼的小孩子。在学习礼仪口令及一些基础技法后,便可开始对抗训练,当着家长与观众面前展示速度力量,这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吸引人。
回想三十年代国民政府推广国术,每所大学都开设国术班,如尚云祥先生亦应聘朝阳大学开设形意拳班,但因保守而被学生弃绝。他那种传统老旧教学方式虽然深入培养几个门徒,对普及推广却是个障碍。而柔道与跆拳道进入奥运会,与其强烈接地气有关,而我们却以高雅华丽去追求,却失去了群众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继承发展,让我们的宝贵文化重新吸引新一代,让假期里的孩子们重拾武艺,同时相关部门头头脑袋也该思索解决方案。不仅如此,还需让那些坐而论 道者腾出位置,以便他们也有机会尝试一下真正实用的技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