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谁写的怯花不放
怯的不花,元宪宗二年(1252年)奉命率领1.2万蒙古军队自和林出征,经过五年的征战于1257年基本征服波斯。此后,他继续深入阿拉伯帝国,次年二月十三日攻占巴格达,使得阿拉伯帝国灭亡。随旭烈兀渡幼发拉底河进军叙利亚,在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蒙古军队攻占阿勒颇,叙利亚统治者纳昔尔放弃大马士革逃往埃及求救。
然而,此时蒙哥死讯传来,旭烈兀回师波斯支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而留下怯的不花率领各部族军队2万人,其中包括约5000名蒙古士兵负责继续征服叙利亚。埃及苏丹忽秃斯闻讯即进军巴勒斯坦,与怯的不花交恶。在此背景下,他又率军攻打西顿,但自大的他要求埃及投降遭拒绝。9月3日,在泽林附近艾因加鲁特,与埃及军队在阿音札鲁特交战,因战略失误导致兵败,被杀,其亲族全部被俘。
据记载,怯的不花是景教徒,他坚信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军不可战胜,不愿撤退,并进行了英勇抵抗。他在最后一刻保全了成吉思汗旗帜的荣誉。在战斗中,即使身受重伤仍然奋力作战,最终因战马跌倒被敌方俘虏。他在面对侮辱时,以高傲的心态回应:“我若死于你手,是天意,不是你。我劝你不要为短暂胜利而沾沾自喜。”最终他被砍头。
历史总结:英雄千秋事,一生戎马行。快剑斩波斯国,大将威风扬。虽功未竟归心所向,只落尘土今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