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得天下与汪精卫的反蒋之声交响党内外人士如曹操般齐心协力拥戴其成就独立新局面
在1927年的春天,一架飞机降落在上海的跑道上,标志着北伐军攻克南京后的一个新篇章。正当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汪精卫准备返回国内时,他的心情复杂。一年前,在“中山舰事件”中,蒋介石的高权力行使让汪精卫感到无奈和愤懑,因此他选择了出国。此刻,回国的呼声再次响起,并且这一次,他受到包括党内外各界人士的欢迎。然而,与此同时,“反蒋”的声音也日益强烈,因为蒋介石曾经有过扣留中央委员前往武汉的行为。这一系列事件让蒋介石意识到局面失控,因此他也发来电报表示拥护汪精卫领导。
这个时期,国家正处于动荡之中。成立于广州的国民政府,在20年的时间里进行了多次迁都,这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情节。在1926年7月9日,当蒋介石宣布就任国民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时,大部分军阀对他的态度是置之不理。但随着北伐军的一路胜利,他们开始变得关注起来。
吴佩孚是湖北省会武汉的一个重要势力,但当北伐军突破汨罗江防线并直取武汉时,他被迫调兵遣将增防汀泗桥。在激烈战役中,吴佩孚亲自督战,用大刀队逼迫退缩者处死,最终在连续数小时战斗后,被迫撤退,其部队全数覆没。此战象征着吴佩孚作为一名地方政客的地位衰败,而北伐军则继续其征途,无论是在江西、福建、浙江还是河南安徽等地,都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至此不到一年时间,即1927年3月23日,北伐军占领南京,此举标志着他们控制了大半个中国。而尽管表面看似顺风顺水,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内部矛盾不断加剧,有可能威胁到整个国家的大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