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期间曾躲在地洞中避免干扰
宋朝士大夫的奢华生活与司马光的节俭观
在宋朝,读书人的一生目标往往是“书中自有颜如玉”,并非仅仅如此。他们希望通过考取功名后,能获得一官半职,并伴之以丰厚的待遇,从而买房置产,建造豪宅。赵普宅、寇准宅、陈升之宅、蔡京宅、秦桧宅和王继先宅等,都成为了各个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然而,与这些豪门相比,司马光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在编写《资治通鉴》期间,他居住在洛阳,一座低矮破败的小屋下面挖掘了一个地下室。他在那里避暑并埋头著作,被人讥为“穴处者”。他的生活简朴,不喜奢华,而他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年,他父亲司马池曾经招待同僚或朋友,只要市场上随便买到的酒和肉酱、干肉、菜羹几样水果就足够了。而今,这种简单无私的风尚已经被奢侈所取代。士大夫们纷纷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不愿意像司马光那样过着寒碜又另类的生活。
尽管如此,司马光坚持自己的节约理念,即使皇帝赏赐给他,他也会将其作为办公开支使用。这一点体现出他对金钱价值认识淡泊,对个人品德要求严格。
因此,在宋朝到达神宗时期已然百余年发展之后,其承平日久且侈风渐起的情况下,司马光凛然不屈于世俗之风,而是保持了一颗淡泊明志的心灵,以此来继续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