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寿命短十年仅比平民少活十八年
在《坐天下很累》这本书中,作者张宏杰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中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比普通百姓短近十八年。这一数据似乎与我们对皇权的传统印象相悖——在民间故事和历史记载中,皇帝往往被描绘成拥有无尽荣耀和绝对权力的存在。然而,深入探究这一现象,我们发现其实皇帝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他们生活质量低下的原因。
首先,从生存率来看,尽管三十五岁是当时社会的人口平均寿命,但这数字并不全然反映了每个人的真实状况。由于极高的初生儿死亡率,大量人群从出生就没有机会活到成年。而作为特殊群体,皇帝们自然不会有这种不幸遭遇,因此他们的平均寿命显得更加悲凉。
其次,在非正常死亡方面,也有一些不得不指出的事实。在所有历代王朝里,无论是大或小,只要有过确切生卒年月记录可查的大约有二百零九位皇帝,他们的平均寿命竟然只有三十九点二岁。虽然有人认为这个数字并不低,因为它接近了当时普通人的预期寿命,但实际上,它忽略了大量夭折人口。如果去除这些非正常死亡者,那么中国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将达到五十七岁。而且,由于成为皇帝需要一定条件,即使出现了夭折也难以登基,所以这样的计算更为合理。
最后,对于那些能长久居住宫廷并最终成功成为君主的人来说,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这导致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情况,比如荒淫残暴、发疯甚至自杀等行为。在二十四史中,有大量关于这些情况的情节被记录下来,其中许多都涉及到了精神问题,这进一步说明了作为“神圣”的最高领袖,其内心世界可能远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完美无瑕。
总之,从健康水平、非正常死亡率以及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都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皇帝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一群人。即便在秩序较好的宋明两代,他们仍旧无法避免早逝或者精神崩溃,而这是现代社会所不能想象到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