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与鸿雁传书的西学探索在自然之中
我站在宫门前,与同僚们一起,目睹着杨镐统率的四路大军在萨尔浒惨败。满朝文武都对此事感到震惊,我们齐声呼吁明神宗增加兵力,调拨军饷,以抵御后金的侵扰。我,徐光启,一心想要挽救国家危机,因此连续上奏三次,我认为要选才用之、练新兵,还自愿承担练兵工作。明神宗听闻我的熟悉军事知识,便批准了我的请求,让我前往通州进行训练。
我出生于上海,这个城市曾经遭受倭寇的骚扰。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讲述当地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故事,这些情景深深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感。
长大后,我参加科举考试期间,在南京遇到了利玛窦这个欧洲传教士。他经常分享西方科学知识,我对这些道理既新奇又令人兴奋,从那时起,我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利玛窦不仅传播科学知识,而且希望通过这些知识来扩大他的传教活动。他试图得到中国皇帝的支持,但由于当时明朝禁止教士进入北京,他不得不采取其他方式。通过宦官马堂,他送上了圣经、圣母画像以及一批新式自鸣钟给明神宗。这一次机会让他直接面见皇帝,并展示了一些意外引起皇帝好奇的事物——如自鸣钟。
在接见利玛窦时,明神宗询问关于西洋风俗的人情情况。尽管有人怀疑利玛窦所言不过是夸张,但最终他被留在京城继续其工作。此后的几年中,我考取进士并成为翰林院的一员,对学习西方科学产生了强烈渴望。我决定拜师学习天文学、数学和武器制造等领域的科学知识于利玛窦。
有一次,当我去向利玛窦求学时,他提到了一本名为《几何原本》的数学著作。这本书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创作,是极为重要的一部作品。但翻译成汉文将会非常困难。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合作翻译这本书。那段时间,每天下午结束课业之后,我都会赶到他的住处与他一起学习和翻译直至完成六卷版的《几何原本》。这项工作耗费了一年的时间,而我们每一步都需要精确无误,最终成功将其翻译成汉语。
除了《几何原本》,我还与另外一个来自西方的传教士熊三拔合作,将测量和水利方面的科学著作翻译成了中文。而且,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基础上吸收欧洲最新天文科技水平,使得我的研究达到了很高水平。
作为一个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我不仅热爱科学,也关注社会问题。一年间江南发生严重洪灾,大多数农田被水淹没。当甘薯种植技术被推广至福建沿海地区后,它也随着朋友带来的秧苗移植到江浙地区,其中包括荒废土地上的试种。我编写了一篇小册子来推广甘薯种植方法,并成功地将它从福建引入江浙地区。这是我对于农业改良贡献的一个例子之一。
然而,当我主张加强国防并获得批准成立练兵衙门后,却发现人手不足且缺乏必要资源,只能闲置下来。在终于领到一些军饷后,即便如此仍旧无法有效组织训练队伍,最终只得请求辞职回家乡上海生活。
随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在政治还是文化领域,都有许多变动,最终导致我再次回到京城寻求改变命运。但即使在面对不断增长威胁后的紧急情况下,再度提出增添西洋火器计划,也未能避免与朝廷官员之间出现矛盾,最终失去了立足之地而离开政坛返回故乡上海老家居住下来,不久就去世了。而就在生命最后阶段内,他把自己的全部经验总结出来并写成了《农政全书》这部巨著,这是一部包含土壤利用、耕作方法等农业百科全书,对中国历史上农业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