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国学小名士在社会的观后感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家居福昌昌谷。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在韩愈的影响下,他曾试图应进士科,但因礼部官员昏庸草率而未能如愿。在仕途失意后,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出游。一生体弱多病,最终在27岁时逝世。
他的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等多方面影响,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他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高超而有独创性的语言,比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银浦流云学水声”、“玉轮轧露湿团光”等匪夷所思的奇语。
他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他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里驰骋,以其大胆、大智的大胆地构造出波谲云诡的情景,使得好景不长和时光易逝的情绪更加深刻。
然而,也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有些缺点,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或堆砌词藻;另一方面,由于他仕进无路,体弱多病,这些都对他的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无论如何评价,他都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诗人,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