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主演的空中剧院将于2017年在央视播出呈现京剧艺术在自然风光中的独特魅力
他是京剧界的杰出人物,荀慧生(1900-1968),原名词,又名秉彝、秉超,字慧生,号留香。出身于河北省东光县的一个手工业家庭,他在年幼时因家境贫困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天津谋生。父亲将他卖给了一支梆子戏班,这段经历让他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但他的毅力和耐力使他坚持练功,不论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天,他都要用尽全力去锻炼自己。
1910年,荀慧生随师进京,在那里他先后加入了庆寿和、义顺和、鸿顺和等梆子班。他与其他一些有才华的人合作演出,如刘鸿升、高庆奎等人,他们一起演出了《胭脂虎》、《霓虹关》等剧目。这段时间里,他还拜访了许多京剧大师,如陈桐云、李寿山、程继先,并学习他们的艺术。
1918年,与杨小楼合作时,他担任刀马旦,这次合作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声誉。在上海,他与周信芳、高庆奎等人共同演出了《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剧目,这些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使得他的名字传遍了整个上海。
除了表演艺术方面,荀慧生也擅长绘画。他曾向吴昌硕学习,并从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等大师处接受指导。这为他的个人生活增添了一份丰富,也提高了他的文化素养。在北京报界举办的京剧旦行评选中,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这标志着他艺术上的成熟和社会认可。
在其一生的创作中,有三百多个不同的剧目,其中包括《红娘》、《红楼二尤》、《杜十娘》、《钗头凤》(选场)以及《卓文君》(选场)。在唱腔方面,他勇于创新,将昆曲、中曲及川劇中的旋律融入自己的表演之中,使之更加独特且感染力强。此外,在念白上,他注重清晰度,同时又能展现情感,让听者感到既悦耳又别致。
作为一个表演者,荀慧生认为应该注重塑造角色,而不是仅仅依赖传统角色的限制。他通过必要的突破来塑造各种人物形象,使其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这些形象既娇雅又妩媚,又清秀俊美,每一种都有其独特风格。
建国之后,荀慧生积极参与戏曲改革,为推动这一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1952年的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上,因其卓越表现获得老艺术家表演奖。此后,他一直担任中国戏曲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以及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梆子剧院院长等职位,并且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他们有的直接成为知名艺人,有些则继承并发扬着老师们留下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