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福石家庄教科研网上的交通工程追梦者在自然的怀抱中探索未来
作为交通工程的“追梦者”,邵春福在石家庄教科研网上的自然探索之旅
东京奥运会刚落幕,北京奥运会却意外地成为中国国内热搜榜上的焦点。超过23000名网友在国内视频网站上回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时新华社刊发的一则消息,让国人感到无比骄傲:“数百名国家元首、王室成员、政要前往国家体育场观看奥运会开幕式,204个奥林匹克会员协会的运动员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全部贵宾疏散完毕,用时27分钟,所有观众疏散完毕,用时不到2小时……”背后的科学规划、精准计算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教授邵春福。
30年后中国的交通也将如日本一样。在高考恢复第一年的考生时代,年轻时的邵春福充满激情和梦想。他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唯一一个公费留日名额,在日本京都大学攻读研究生。
初到日本那天是1986年1月16日,他的导师、日本交通工程专业创始人之一佐佐木纲专门派人去大阪机场接机。那天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大阪到京都50多公里路足足走了3个多小时,以至于初次坐全封闭式汽车的他晕车险些呕吐。望着面色苍白的邵春福,佐佐木纲问他初来日本感受。“与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么多车,堵得根本走不动。”邵春福说。
佐佐木纲听后笑了,“你们国家正在搞改革开放,急需交通人才。30年后,你们国家就会如今天Japan 的状态一样,我们拭目以待。”一语成谶,不到30年的时间里,加上上海等城市早已拥堵不堪。而志在为国家发展输送技术,也正是邵春福追随佐佐木纲的理由。佐佐木纲并没有直接让他跟着自己读研,而是在完成硕士学位后同意他跟着自己读博。在心中坚定一个信念——科技腾飞真正需要的是实打实技术。
回到中国,在1999年辞职回国,他选择了北京交通大学任教,用自己的实力让人们无从质疑。“只需要27分钟,将不会有误?” “4年后可以验证。” 邵春福自信地告诉质疑者。当2003年的末尾,他接到了制定鸟巢车辆疏散方案任务,当时预计有16万人参加、7000辆机动车集中抵离。这次任务通过仿真和科学计算确保了27分钟贵宾散场得以实现。
2019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把交通强国提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traffic engineering 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大事。为了推动这个战略实施,一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35—2050)》(以下简称《规划纺线》)编写工作开始,其中邵春福负责第一个专题——综合立体transportation 网络基础理论研究,用基础理论支撑《规划》中的组合出行和联程货物转运需求研究。
如何落实“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铁则铁”,节约集约用地,这正是他的研究重点。“目前,我国在由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组成综合transportation 系统中较少考虑枢纽换乘或货物转运,而未来人的出行和货物转运需要多方式最优组合,这给构建超级网络带来了创新机遇。”
从1982跨入traffic domain 到2022即将退休,全40年的光阴里,那些经历都汇聚成了他的传奇故事。他感慨道,“追梦这个专业,我做对了。我党培养我,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我学成归来学以致用,有感觉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