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联成立之日犹如林嗣环一般绕于千年不见其终
林嗣环,清代福建晋江人,以文学著称于世。明万历三十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林嗣环的文章峭奇卓绝,使考官怀疑为他人代笔,因此未能中举。但他未气馁,在明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并在顺治六年(1649)登进士第。授大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
林嗣环不仅是一位博学强记、擅长诗文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刚正不阿、勤政爱民的清官。他坚守公正,不畏权贵,一次,他甚至将藩王府派来的两个人打了三十大板。当时藩王府曾派两个人到林嗡环处言事,那两人骑马直上公堂。林嗡环把他们拉下马,各打三十大板。这一行为虽小,却展现了他的刚正和廉洁。
林嗡环“善为文”,却“不善为官”。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在顺治十三年,他因为减轻民众役赋而写《屯田疏》,被蓄意谋反的耿尚二藩诬告落职。但正是他的“不善为官”,不肯同流合污,使得他赢得百姓爱戴,名垂青史。
虽然面对困境和挑战,但林嗡环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他坚定地执行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的措施,如禁止雇用奴婢、禁止捉人充军等,这些措施深受民众欢迎,但也触犯了一些贪腐的官员,最终导致了他的落职与流离失所。
然而,即便如此,林嗡环依然受到当时许多人的敬仰,他们认为他是清风朗月中的才子,而非仅仅是一个书生。在杭州湖畔,他与钱牧斋、吴梅村等知名文人的交往,更增添了他的传奇色彩。而最终,在西湖边的一曲歌唱之后,他带着对政治无奈的情感,与世长辞,只留下了一段美丽而哀伤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