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位之楷模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一位杰出的唐朝诗人,生于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他是初唐四杰的成员之一,以其才华横溢、文学成就显赫而著称。杨炯自幼聪明,被誉为神童,并在上元三年(676年)通过应制举考试,取得了高官职位。
他的仕途经历丰富,从校书郎到崇文馆学士,再到詹事和司直等职务,他都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垂拱元年的某个时期,他被降为梓州司法参军,但仍旧保持着自己的学术气派。天授元年,他成为洛阳宫中习艺馆的教员,而如意元年的秋季,他被任命为盈川县令,这段时间里他以严酷著称,最终在任所逝世。
杨炯以其边塞征战诗闻名遐迩,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及《紫骝马》,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国家功绩的热爱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还留下了一些赋、序、表、碑、铭、志等50篇文章,其中尤以《盂兰盆赋》最为人称道,其文笔优美令人赞叹。此外,他撰写的一篇序言对于王勃改革当时文学风格作出了高度评价,反映出“四杰”成员之间对于文学创新的共同追求。
尽管杨炯自谦地认为自己比不过卢照邻,更难以企及王勃,但历史上的许多评论家却对他的作品给予了极高评价,如胡应麟曾说:“杨炯近体虽神俊输于王,而整肃浑雄。” 《旧唐书》的本传中也提到他的文集有30卷,但至今已散失无存,只有后来几次编辑者尝试辑录其诗歌作品。而他的影响力与其他“四杰”一样,在推动中国古典文学向更自由自然方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