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净行传李斯忠的金枝梦
在河南省宁陵县柳河村的一个贫穷家庭里,1921年5月24日,一位名叫李斯忠的男孩诞生了。他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他和母亲靠一架纺花机度过每一个日夜。在7岁那年,由于生活所迫,李斯忠开始在地主家当羊倌。这段时间,他不仅学会了放牧,还常常偷偷跑去看戏,并模仿着那些演员的唱腔。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斯忠的声音越来越洪亮,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二八”、“流水”等节奏进行创作:“有为王坐树墩,满朝文武把王尊。那一厢卧下‘羯羔子’,这一边立着‘臊胡臣’。地有青草自己啃,不许抵角散了群。哪个不听王的令,一鞭打恁命归阴。”乡亲们称赞他有副好嗓子。
1933年,当时刚满12岁的李斯忠被老艺人王甲玉发现,被吸收进大平调姜庙科班学习。他专攻净行,在科班中共学了12出戏,其中担任主角上演的就有11出,如《秦香莲》、《铡赵王》中的包公,《白玉杯》中的严嵩,《陈平打朝》中的陈平等角色。
17岁时,李斯忠正式出科,在商丘快乐戏院登台上演。他初出茅庐就一鸣惊人,以其嗓音洪亮、作派豪迈赢得观众喜爱。虽然他也曾饰演张飞、关公、李逵、曹操、严嵩等多种角色,但他最爱并擅长的是“黑头”。
1950年后,他转入宁陵县豫剧团,并且成为该团团长。在此期间,他还参与录制了一些剧目,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秦香莲》,并且因其高超技艺而受到田汉的一次称赞。此外,他还参加了一些现代戏,如《传家宝》,以黑头行当塑造了一位老民兵英雄形象,为其艺术生涯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
1960年代至1980年代间,李斯忠继续活跃于舞台上,有一次甚至受邀为周总理和越南胡志明主席招待表演。他对于唱腔技巧要求极高,不仅注重自身技巧提升,也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精华,将之融入到豫剧中,使得豫剧更加丰富多彩。
1996年的10月16日,这位对豫剧事业贡献巨大的艺术家离开我们。当今许多知名净行演员,如兰力、杨艳玲等,都可以追溯他们师承关系到这位传奇人物。而他的精神和艺术成就将永远激励着新一代艺人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