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的杰出代表
,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任崇文馆学士、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改任盈川县令,以严酷著称卒于官。
杨炯生平,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但自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他于显庆四年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坐从祖弟参与起兵,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再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岁秋迁盈川令卒。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其作品如《从军行》、《出塞》等表现了战斗精神和豪放风格。他另有赋序表碑铭志状50篇,其中《盂兰盆赋》尤受赞誉。此外,他对王勃文风改革也有深刻评价,对当时文风改革产生了影响。
明胡应麟曾评价其近体诗虽不及王勃整肃浑雄但实为正始之作。今存诗33首,大多数是五律。在唐代文学史上,他与其他“四杰”共同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为宫体诗风的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文集现已散失,只有零星传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