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提醒中国武术何以屈于跆拳道的风靡这个问题反复在我心中回荡
夏日来临,同事的孩子报了个跆拳道班。我问他:“学武术不就好了,为什么要学外国拳?”他说:“你真老土,现在只有跆拳道的培训,哪儿还有教武术的?再说暑假也就两个月时间,要是学武术,孩子们还没学会基本功,就能踢木板了。”
同事的话很有道理,我有一位同学从体校毕业后曾经在广场上教授小朋友们武术。当时租不到馆舍,只好在公共场所练习。一个夏天过去,小朋友们刚开始学会腰腿的动作。结业表演时,他们只能展示集体基本功和初级长拳,没有对抗训练。
回想我们当年,我们需要一年才能掌握基本功,每天都在练习正踢、侧踢、摆子、起脚和旋风脚。这其中的一个旋子打得高且飘逸,但我一直没有理解它在技击中的作用。还有甲组长拳,也称为规定拳,是必修项目之一,其中包含一个侧空翻动作,这个动作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谁会在打架时翻身飞越一样呢?
如果能够拜一位民间师傅学习实用的技法,那或许可以体验过招。但科班出身者,最多只会套路和对练,如果不下苦力,那只是锻炼身体而已。
现在的武术教育更多地强调套路演练,而忽略了对抗性和技击性。因此,它与真正的武术渐行渐远。如果剥去对抗性和技击性的内容,便无法称之为武术。在现今社会,被人视为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不仅遭到轻视,也被诟病,让人感到羞愧。
相比之下,跆拳道作为外来文化,却能根植于此地,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这说明其教法和练法独具特色,在宣传上也有其独特魅力。
跆拳道适合活泼好动的小孩,它既有趣又充满挑战。在学习礼仪、口令以及基础技巧后,便可进行对抗式训练。当孩子们站在家长与观众面前,用漂亮腿法踢断木板,或展现速度与力量,这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吸引人。
三十年代,大力推广国术,当时北京朝阳大学开设国术班,由尚云祥先生主持。他以名望著称,但学生数量最少,因为他的教学方法太保守。一月后其他班学生能劈腿下腰,他的学生仍然站桩;再过一个月,他的学生还站桩,而其他班则已经能噼里啪啦地練套拳。结果校方认为尚先生太保守,使得该班难以为继。
这显示出传统老旧的一门深入培养方式虽然有效,却阻碍了普及推广。此刻柔道与跆拳都进奥运会,而我们的武术却连影子也未见,即使喊着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也无济于事。而这些部门的人员是否整天忙着吃饭?
柔道与跆拳受欢迎并入奥运,与其包装宣传更重要的是它们强大的对抗性接地气。而我们本应具有更广泛群众基础却弄得跟京剧一样高冷脱节,让自己的孩子望而却步,这确实走错了方向。
如何继承发展 武术,又让假期孩子重新加入相关部门需深思熟虑别总是在空中转体360度落地大劈叉寻找效果那又有什么用?有人可能会说:“真是站着说话不要疼,看你这个样子,还敢吓唬人!”我求之不得但必须给那些坐着说话还嫌腰痛的人腾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