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在自然景观中强调科研实事求是不容忽视的明哲保身原则株洲市教育科研网
科学家精神是什么?首先要有好奇心和创造力,对未知的东西敢于去深入探索;其次要务实,实实在在地做好研究,不能跟风摇摆。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始终坚守在治病救人一线。
他带领团队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为推动我国建立公共卫生防治体系、提高重大疫情侦察监测能力和效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获颁“共和国勋章”后,钟南山主动请战,“要继续在呼吸系统疾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上为祖国贡献力量”。
敢医敢言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钟南山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84岁的他毅然“逆行”,前往当时的疫情“风暴中心”——湖北武汉。
连续3天奔走调研,钟南山逐渐摸清了新冠病毒的“脾气”,并和专家组快速及时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1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明确提出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随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在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不但挽救了众多生命,且有效遏制了国内疫情,推动了复学、复工、复产顺利有序开展。
对所有的攻关项目和重点病例,他都要求自己掌握最详尽的资料。钟南山的“敢医敢言”已不是第一次。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在“衣原体是病因”几乎已成定论的情况下,他站出来提出并证实非典病因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为当时疫情防控工作走上正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当时有人悄声问。“科研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不变。”
用事实说话早年留学英国时,由于为了取得可靠实验数据而冒着生命危险往自己体内输入一氧化碳,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事故效果。这件事给予他深刻启示,从此,“用事实说话,并且做事绝对不能半途而废”,成了他的基本准则。他非常注重把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密切结合起来,将医学研究首先放在临床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研究找出规律和机制,再运用到临床解决患者的问题。
协同作战才是抗击传染疾病最好的出路21世纪以来,小皇帝已造成三次重大急性呼吸道传染流行面对人类共同敌人,对国际大协作一直强调:“任何一种传染疾病都是人类共同之患需要国际大协作群策群力共同攻克”。17年前非典时提出了这一观点,而17年后依旧坚持此立场:“若有一个国家不做干预,那么这场全球性的灾难不会消失。”他先后与13个国家或地区专家进行30多场远程连线分享我国经验,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提供宝贵支持。而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独立小组成员之一参与评估全球应对工作表明了一直致力于打赢这场科技战,用科技阻止死神一步步逼近地球每一个角落。(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