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芬黄梅戏的灵魂伴侣徐志远是她忠实的音乐伙伴
在山区的童年里,徐志远对音乐怀抱着无限憧憬。中学时,他便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旅,试图用二胡、口琴和笛子等乐器来表达自己。他的热情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渴望。在那个时代,每个地区都在演绎样板戏,岳西剧团因此扩大招生,而徐志远几乎是被他们发现的。他虽然不是自愿加入,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一名鼓手。
为了剧团的需要,徐志远逐渐尝试作曲,并意外地写出了受欢迎的唱段和歌曲。这不仅增强了他的自信,也开启了他作为作曲家的道路。当他21岁时,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作曲、配器和指挥的小戏。此后,他继续追求学术梦想,在1981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这对于一个来自安徽的小伙子来说,是极其激烈的竞争。
毕业后,徐志远放弃留校机会回到家乡,为黄梅戏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参与创作了1991年的《红楼梦》,这部作品展现了他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古典艺术焕发新生。在《秋千架》的创作中,他更是融合了多种元素,将娱乐与喜剧性巧妙地融入黄梅戏中,这使得他成为了当代戲曲界的一位“前卫”代表,被誉为“好叛徒好继承人”。
除了舞台剧外,徐志远还致力于学术研究。他撰写过诸多论著,如《黄梅戏通论》中的音乐章节、《试论程长庚对京剧音乐的贡献——兼及皮黄腔在安徽的合流》、《黄梅戏角色的音色造型》等,并担任重要编著工作,如《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责任编辑、岳西高腔分支主编。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徐志远提倡创新,不满足于老旧形式。他认为,“现在我们的民族艺术遇到了空前的压力,我真切地感觉到年轻人对戲曲藝術的輕視與遠離。”面对这种情况,他呼吁通过创新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同时也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至今为止,徐志远有许多优秀作品,其中包括 黄梅戏舞台剧《红楼梦》、《秋千架》、《风雨丽人行》、《孔雀东南飞》,以及影片、电视剧和儿童剧等。此外,他还获得过多个奖项,如文化部第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等,以证明他在这一领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