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探秘白敏中独钓古韵
【人物简介】白敏中(公元792—861年),字用晦,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唐后期宰相,著名诗人白居易从弟。白敏中少孤,承学诸兄,以才智超群考取进士。历任右拾遗、殿中侍御史、左司员外郎等职,为翰林学士、大理评事、兵部侍郎、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及门下侍郎。
【主要贡献】在政治上,白敏中辅政期间,在缓和加强民族关系上有着一定的贡献。他曾被派往安谕党项,以司空兼邠宁节度使之职责,对待军士们意愿,可弃战为农,从南山并河按置屯保,使山河完整,加强了西南边区的防御。
【四辅之首的宰相】自幼好学,不善言谈,擅长诗文。一生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六位皇帝,位至宰相。在治国治军上都有杰出的建树。曾因李德裕一案遭受谴责,但其忠诚与友情赢得宣宗信任,被视为四辅之首。
【官运亨通与晚年退隐】在朝廷中的仕途颇显辉煌,一生五次升迁。但由于足疾自请退出公务,最终成为东都留守,再获太傅致仕荣誉。在咸通二年逝世前夕,他拒绝再次出征,并三次谢绝朝廷赐予的高级官职,最终以太傅退隐于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