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绛山东历史名人物品故事
李绛简介
李绛(764年-830年),字深之,赵郡赞皇县(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中期的家、宰相。
李绛资料:
中文名:李绛
别名:李相国、李赵公
字号:字深之
所处时代:唐朝
出生日期:764年
出生地:赵郡赞皇 去世日期:830年 谥号:贞民族汉族人 国籍:中国 性别:男 官职:
宰相爵位刘雄主要成就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
代表作品:
李相国论事集,
李深之文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绛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考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任满后,补任渭南县县尉。
贞元末年,拜监察御史。
元和二年(807年),以本职充任翰林学士。不久,改授尚书主客员外郎。
次月调任司勋员外郎。元和五年(810年代升司勋郎中、知制诰。
尽心匡谏:
自登第以来,他均担任内职。他为官勤勉,以匡救劝谏为己任。朝臣裴武、柳公绰、白居易等,有的被奸人排挤或陷害。每次密疏论救,都使其得到宽宥。
担任宰相:
元和六年(811岁),宪宗因宦官进言解除他翰林学士之职,罢为守户部侍郎判本司事同日拜相升任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在此期间与同僚不和,一度遭免知政事,被授礼部尚书。
数度沉浮:
元和十岁去世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一路上,其子刘从谏未能及时接替其父而被迫接受节度使一职,从而失去了对昭义军的控制权,最终导致了昭义军叛乱,并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主要成就:
潜心匡时济世屡屡上疏常以唐玄宗先治后乱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用治生于忧危乱生于放肆的道理劝谏宪宗提出了“贤则当任”“任则当久”的主张在作为首席顾问期间曾多次建议削藩平党并积极参与谋划利用藩镇内部矛盾消弱藩镇势力并反对大臣无原则奉迎上意常与人争辩殿上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评价尤其是他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有着特别关注,比如在华州刺史时禁止猎捕鸟兽以保护自然生态也编撰了一些医药相关著作虽然已经亡佈但仍然留给我们许多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