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鸿探秘国学大师揭秘白敏中内心世界
【人物简介】白敏中(公元792—861年),字用晦,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唐后期宰相,著名诗人白居易从弟。少孤,承学诸兄,唐穆宗长庆初中进士。历任义成节度使李听府僚属、右拾遗、殿中侍御史、邠宁节度副使,因政绩显著,被高元裕引荐为侍御史,再转左司员外郎。
【主要贡献】白敏中辅政期间,在缓和,加强民族关系上有着一定的贡献。他作为镇抚大臣,前去安谕党项,以司空、平章事兼邠宁节度、招抚制置使。临行时,唐宣宗亲自在安福楼为他饯行,颁玺书慰劳,赐通天玉带,以神策军护送。
【四辅之首的宰相】白敏中自幼好学,不善言谈,但擅长诗文。一生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五位皇帝。在治国、治军上都有杰出的建树。大和七年,他丁母忧退居故里。大中元年,他被召还入朝,为兵部侍郎,大中五年出任同平章事,并曾力助宣宗将李德裕贬崖州刺史。
【重大事件与荣誉】会昌六年,他出任同平章事,大宝初年授金紫禄大夫,其党羽多数被贬出京师。一日,当宣宗欲知百官名数,便问令狐陶答道:“六品以下官员,由吏部注拟;五品以上官员,由朝廷制授。”于是命白敏中作《具员御览》。一生三次谢绝重用,最终除东都留守,以太傅退离政界。
咸通二年,一生身居要职,在处理民族关系和恢复、发展边地经济作出一定贡献,但因足疾自请退出。他的一生也被一些不实之词所困扰,如对李德裕的批评,使他的声望受到了影响。在晚年的岁月里,他仍然深受宣宗信任,是“四辅之首”。然而,即便如此,也无法挽回那一段历史上的阴影,而最终他以辞职告终,这是因为懿宗即位后的某些政治变动,以及身体状况不佳导致无法再继续担负起宰相职务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