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电视剧中的徐志远音乐工作者的化身
在山区的闭塞生活中,徐志远自幼便对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自己学习二胡、口琴和笛子,并逐渐掌握了一些音乐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仅成为一名鼓手,还尝试着作曲,这使得他的作品深受演员们的喜爱。
21岁时,徐志远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作曲、配器和指挥工作。这份成就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能力。在恢复高考后的1981年,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招生,对于徐志远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华东地区唯一被录取的学生,师从何占豪、刘如曾等著名教授。
毕业后,徐志远放弃留校机会回到故乡岳西,从事专业黄梅戏作曲工作。1991年,他参与创作了黄梅戏舞台剧《红楼梦》,这部作品融入了电声音乐和淮剧元素,使其具有时代感。《秋千架》则是在1998年问世,它以其创新风格获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地方戏与音乐剧结合的一个典范。
除了创作戲劇音樂外,徐志遠也致力於學術研究。他發表過多篇論文,並擔任《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責任編輯。此外,他還是黃梅文化的一位倡導者,在推廣傳統藝術與創新發展之間尋求平衡。他提倡通過創新來保持戲曲藝術的活力,並與青年人對話,以滿足他們對新的藝術形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