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名人东汉贾逵的自然征服
我,贾逵,生于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我字景伯,是贾谊九世孙,父亲贾徽的儿子。我的祖籍是洛阳的贾氏家族。
从小,我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我的姐姐为人贤明,被人们称道,她是我未来的妻子韩瑶的伴侣,但他们没有孩子。虽然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我对学习有着极高的热情。当时隔壁邻居家中,有孩子在读书,我虽然只有五岁,但已经能感受到那些知识带来的诱惑。我每天都通过隔着篱笆听那些学童读书,这种方式让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背诵《诗经》、《尚书》、《易经》、《礼记》等古代典籍。在十岁的时候,我已经能够一字不漏地背诵这些文献。这一切都是由于我小时候通过隔栏听旁边孩子们读书,以及后来自己用桑树皮当纸记录而成果累累。
长大后的我身形高大,八尺二寸。在年轻的时候,我曾以《左传》、《五经》的精通著称,并教授其他儒士。建初四年(79年),我参与了汉章帝在洛阳召开的白虎观会议,与李育辩论。我还曾任郎官,在汉明帝时任左中郎将、侍中、骑都尉。
作为一个倡导者,我主张使用黄道坐标来测量日月运行,并对月行速度有深刻认识。我提出历法必须不断改进,并创制了黄道铜仪,以首次提出用黄道坐标测算日月运行轨道。此外,我还撰写了诗歌、颂歌、沫文等多种作品共百万言,其中包括诗、颂、沫三篇及酒令六篇。
在永元十五年(103年)期间,根据我的研究结果,我们首次提出用黄道坐标测算日月运行轨迹,这与赤道坐标相比更为准确。此外,还提出了“月行有迟疾”的理论,即最进点每九年运动一周,这实际上正是拱线运动的结果。
除了这些成就之外,我还有很多著作,如《春秋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等,但这些作品已散失殆尽,只剩下后人的辑本和史志记载可以参考。在清代以后,由王应麟开始,从事于蒐辑我的遗作,而现在所见到的关于我的学说,大多来自清儒如黄奭、王漠和马国翰等人的辑佚工作。而余萧客、三方亦收集并整理了相关资料,使得公众对于我的学术成就有了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