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贻白京剧名家经典演唱会的缔造者与探索者
童年中遭遇父亲的离世,少年时期辍学的痛苦经历,让周贻白在流浪江湖期间,不仅在文明戏班、京剧班、马戏班里学习技艺,而且他还用心钻研了丰富的文史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曾为湖南《自治新报》撰写过小说和杂文。1927年,他加入了田汉主办的南国剧社,这标志着他的戏剧事业正式启动。接着,在1929年至1934年的这段时间里,周贻白教授国文于福建泉州和厦门等地。
随后,他与阿英共同组建了新艺话剧团,并且参与到了中国旅行剧团及新华、金星影业公司等机构内从事话剧和电影剧本创作工作。此外,他还在上海美专和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担任国文课程教授。他的作品包括演出并出版的话剧如《北地王》、《李香君》、《绿窗红泪》、《花木兰》、《金丝雀》以及拍摄成电影故事片的作品如《苏武牧羊》、《雁门关》、《相思寨》,这些都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
1947年,周贻白应欧阳予倩之邀前往香港永华影片公司担任编剧。他对京剧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完成了一部名为《朱仙镇》的京剧劇本。此外,他还是一位研究者,对中国戏曲史有着深入的了解。他撰写了七部关于中国戏曲历史的大作,其中包括《中国戏曲史略》(商务印书馆)、《中国戏曲小史》(永祥书局)等。这些著作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是对未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除了文学创作和教学以外,周贻白还是一位热衷于集邮的人。在1950年代初开始收集邮票后,一直持续十余年,不断扩充自己的藏品。他特别注重收集解放区时代发行的一些特殊邮票,如湘赣边省赤色邮票1分和2分,以及苏维埃地区发行的一些独特邮票。此外,还有来自日本、苏联(1917—1960)、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埃及、中朝蒙古伊拉克等国家的大量珍贵国际邮票,为他的藏品增添了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