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时期的文人有帖木儿
1336年,帖木儿出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里萨布兹),其祖先曾做过察合台的大臣。父亲死后,他继为碣石的一名封建城主。在文化意识上,帖木儿倾向波斯文化。他在1362年率兵起义,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并被敌人称为“跛子帖木儿”因为他作战时受伤成为瘸子。
1388年,帖木儿希望与明朝建立军事同盟,以共同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多次遣使结盟明朝,与中国建交。1393年,他征服了伊尔汗国和阿富汗;北上进攻金帐汗国,但最终将征服目标转向周围各国。
在1370年代末至1380年代初,帖木儿不断扩大自己的帝国。在1402年的安卡拉战役中,大败奥斯曼帝国,使其成为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大帝国。他击败奥斯曼帝国的同时,也保存了宗教文化与整个欧洲。而从小亚细亚带回的艺术家、工匠与学者,则留给撒马尔罕无数无价的传世建筑,使该处在其孙兀鲁伯的经营下,成为了中亚伊斯兰文化的中心。
传说中的帖木儿是突厥人,他信仰伊斯兰教。在他的统治下,对于不投降者,无论城市如何坚固,都会大规模屠城,以畏服各邦。这一策略使得他的军队能够迅速地征服广阔领土,并确保了对这些领土的长期控制。
然而,在俄罗斯与东欧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如果有人尝试移动或破坏他的陵墓,将会引发世界性的灾难。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如果有人试图打断他的灵魂,那么他们将会遭遇惨重失败。
1941年,当苏联领导人史大林下令发掘并打开贴穆耳陵墓时,就发生了一场奇特的事情。那天夜晚,即第二天凌晨,一场卫国战争爆发,这让人们开始怀疑关于贴穆耳陵墓的一个神秘传言——即任何企图动摇或改变这位伟君遗体所在地的人都将面临全球范围内不可预测且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