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乐新将梅花文化融入社会生活朝阳沟银环下山一段变靓丽
出生于河北雄县板北村的范乐新,并非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曾一度以为自己会随着第一份工作扎根辽宁锦州,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与南京结缘。
第三届南京名人颁奖之际,范乐新与凤凰江苏聊起了她与南京的故事。
一出《扈家庄》让范乐新红遍金陵,可她觉得仍需进一步提升,35岁那年,她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深造。之后三年里,范乐新如饥似渴地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向老艺术家刘秀荣等名师请教,下课后就在学校排练场苦练。学业快结束时,以严厉著称的刘秀荣把《穆桂英大战洪州》传授给了她,谁会知道,就是这部罕有人胜任的剧目,几年后成为了她斩“梅”利器。
文武双全,南京出了个“穆桂英”
从研究生班毕业后,范乐新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排练新编历史大戏《穆桂英大战洪州》上,这出由传统戏《破洪州》改编的《穆桂英大战洪州》,是一出非常吃功夫的戏,一直未有人突破。
为了推陈出新,将人物更丰满、剧情更精彩、节奏更明快。在《发兵》一场增加了高亢唱腔,更突出了穆桂英解围洪州的心情和誓灭辽兵决心。在《歼敌》这场戏中,对穆桂英武技增添了高难度动作,更充分展现其气概与威风。
点点滴滴催“梅”怒放
饰演 穿越千辛万苦到达顶峰,是她的职业巅峰。她感慨,“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全团总动员,就像完成一项巨大的工程!”
作为常务副团长,她主抓剧团业务,也会手把手带徒弟。“作为戏曲演员,我首先要做的是传承,把年轻的一代带动好,还要营造团里的氛围,让大家提高积极性,把国粹京剧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尽管受到了快餐文化冲击,但她积极面对,用更多解决方法代替抱怨。“如何将戏曲嫁接于网络,也实现戏曲的‘互联网+’; 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特性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剧场……这些都是我最近琢磨的问题。”
历史上,有多位知名艺术家来宁献艺,如谭鑫培、“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庙被称为中国曲艺三大中心,其中南京都居其一。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对南京有怎样的感受? “感动、感恩、感激。我来到这里,每处都能体验到这座文化城市魅力的存在,不仅是领导同行广爱好者的关怀鼓励,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温暖小事——一点水、一盒西洋参、一付膏药,一番温暖的话,都让我深刻感到这个城市给予我的真实关怀。我能做的是努力要求自己,使每一次表演更加完美,为这个城市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