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福追梦者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研究所中寻觅自然之美
作为交通工程的“追梦者”,邵春福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研究所中寻觅自然之美。30年后,中国的交通如同日本今日般拥堵不堪,而他,正是佐佐木纲所预言的人才。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期间,超过23000名网友回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时候新华社刊发的一则消息,让国人感到无比骄傲——27分钟内疏散完毕所有贵宾,用时不到2小时。背后的科学规划、精准计算离不开邵春福。
30年前,当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唯一一个公费留日名额,去往日本交通工程专业水平最高的京都大学攻读研究生时,他初到日本那天是1986年1月16日。他导师佐佐木纲专门派人去大阪机场接机,但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大阪到京都50多公里路足足走了3个多小时,以至于初次坐全封闭式汽车的邵春福晕车,险些呕吐。
望着面色苍白的邵春福,佐佐木纲问他初来日本的感受。“与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么多车,堵得根本走不动。” 邵春福说。 佐佐木纲听完笑了,“你们国家正在搞改革开放,急需交通人才。30年后,你们国家的大都市将如今天 日本的大都市一樣擁堅固且高效的地铁系统和现代化道路网络。”
一语成谶,不到30年的时间,即便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早已拥堵不堪。而志在为国家发展交通,也正是邵春福追随佐佐木纲的理由。他先拿下数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再跟着 佐萨基教授读博,在技术相对封闭 的日本做完博士后,他提出了这一请求,在 佐萨基教授 的推荐下,他拿到了 日本系统科学研究所 的正式职位。
他先后当了5年的研究员和2年的主任研究员,并承担了20余个交通工程项目。在1999年,他辞职回国,被几所著名高校抛出橄榄枝,但考虑到自己关心的问题——我国急需traffic engineering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所以选择了北京交通大学任教。
用实力让人无从质疑 “只需要27分钟,比不会有误?” “4年后可以验证。” 邵春福自信地告诉质疑者。当2003年末,他接到制定奥运鸟巢车辆疏散方案任务时,当时预计有16万人参加、7000辆机动车集中抵离,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这里需要通过仿真和科学计算确保设计方提供调整建议和组织方案,最终实现27分钟贵宾散场目标。这对于曾经质疑过他的行为,现在已经消除了人们心中的疑惑。
2019年9月,《中央政府印发《关于推进铁路重大工程建设实施意见》》,把铁路强国提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大事。为了推动这项工作,我们组织编写《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35—205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安排12个研究专题,其中第一个专题由我负责——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基础理论研究。我希望能通过基础理论支撑这个计划落实“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铁则铁”的原则,从而节约集约用地,同时体现组合出行和联程运输需求,这也是我的重点之一。“目前,我国在由公路、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四大系统中较少考虑枢纽换乘或货物转运,而未来人的出行和货物运输需要多方式最优组合,这给构建超级网络带来了创新机遇。”
《规划纠整图》描绘了一幅由6主轴7走廊8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骨架网,以及全国123出行圈及全球快物流圈宏伟蓝图。这一蓝图成为我的奋斗之旅。我现在正在从事城市与城市通资源优化配置、居民幸福感演化及科技冬奥等项目研讨,用科技创新助力其实现。
给学生定下的“基本功” 北京西直门立交桥被称作北京最魔性的建筑之一,而西直门数百次却是我给每一名进入北交大traffic engineering专业学生定的必修课:每15分钟统计一次单位时间内有多少车辆通过,一场又一场的人机较量。我这样刻苦训练,是因为领头看到中国traffic engineering落后的现状,要赶上光靠老辈人的努力还远远不足,还必须有新生代人才紧随其后。我通过引育结合方法建立了一支精干科研团队,有26名学生在国内外高校任教,如董春娇,她回忆起老师毫无保留地培养其他高校研究生的故事:“看得我们心里有些难以理解,只是在深入了解之后明白这是源于‘有教无类’的大爱精神。”
作为traffic engineering教学团队带头人,我希望更多优秀青年能够加入我们的队伍当前全国约150所高校开设traffic engineering本科专业,每一年产生1.5万毕业生,但实际需求远远超越供给量。这是一门跨学科领域,对计算机数学知识要求极高,我要求本校学生选择计算机双学位,就像当年的我学习数理工程硕士那样。在1982 年跨入 traffic domain 到2022 年即将退休40 年光阴过去,我反思:“追梦这个职业,我做对了党 国家 培养我 在 国家 需要的时候 我 学 成 归 来 学 以 致 用 感觉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