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健兰现代京剧名家专注于京剧史论研究与蒲剧创作
蒋健兰:一生勤恳的戏曲研究者与教育工作者
1952年,蒋健兰在九江二中毕业。五年后,她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完成学业。这段时间里,她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学校的业余演出,并在《求婚》、《升官图》等话剧中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大学毕业后的蒋健兰,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月刊担任编辑。她不仅参与创编《小剧本》,而且积极支持文教工作。在1959年,蒋健兰被调往北京市立第十二女中任语文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及教研组长工作。在教育岗位上,她坚持22年,为学生们带来创新性的作文教学方法。
2002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她高级中学师资资格证书。1981年的退休生活并未使她远离教育事业,而是让她投身于更广泛的事务——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在此期间,她关注到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上书总理,并得到批示:“要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解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她的建议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响应和实施。
退休后,蒋健兰又回到了戏曲界。她过去曾经只是偶尔观看一些地方戏曲,但在婚后与久经沙场的大师刘乃崇相识,一起深入研究京剧史论,以及改编和创作新作品。他们共同撰写了关于袁世海艺术道路的传记,并主编了多部重要戏曲著作。
除了文学领域之外,蒋健兰还是一名医者。她通过针灸治疗,不仅帮助亲友解决疾病,还义诊十万人次以上,被誉为“神针”。她的成就见诸辞典,如《中国戲劇家大辭典》、《東方之光——共和國英才全集》等。而1994年,当代文藝研究室授予她“藝術家名人”荣誉称号,是对她的无私奉献和卓越贡献的一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