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十三绝尚长荣的净角传奇
在老北平宣武门外椿树二条一号的四合院里,尚小云正领着荣春社的科班学生在前门中和戏院演戏。他的幼子尚长荣6岁时,便被送进私塾学习读书,以避免他学戏。然而,艺术的种子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50年,尚长荣随父亲回到北平,这时北平解放了。1950年,他跟着父亲进入燕达小学就读,一年多后,又随父亲回到北平。这时,他已经11岁了,每当父亲带着荣春社演戏,母亲王蕊芳便会带着他去观看。在家里练功排戏,他更是耳濡目染。
1960年夏天,尚长荣正式调入陕西省京剧团。他不仅成为三根台柱子之一,而且平均每月要参加15场以上的演出。他常演的剧目有《黑旋风》、《霸王别姬》、《将相和》、《除三害》等。一年,他在北京看了中国京剧院孙岳主演的《满江红》,心情很为激动,回到西安便向领导建议移植此戲。很快,领导便拍了板。尚长荣在戲中饰演牛皋一角,在全劇中特別抢眼,从不轻易赞扬儿子的尚小云也高兴地说:“这个戲,長榮動了一些腦筋,把牛皋忠厚倔强的大將氣概充分地展示了出来。”
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不满足于初步成功之后,还让父亲请了一位花脸老师教戏。他几经考虑,最终选定苏连汉作为他的老师。在庄重而简朴的拜师礼后,即刻开始向苏连汉学《连环套》、《下河东》、《芦花荡》、《大探二》、《探阴山》、《丁甲山》的多个花脸行当。此外,他还阅读大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素养。
经过这次拜师,再加上之前对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等大师崇拜,以及对铜锤花脸粗犷架子花脸细腻表演方式追求,使得他的舞台表现更加精彩。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水准,那就是与金、郝、侯三位大师齐肩之力,只有达到这一点才算是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最终,在1962年的一个夏夜,当陕西省京剧团举行公益晚会时,由于其卓越表现,被誉为“活生生的典范”。此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北京还是西安,无论是在朝阳或夕阳之下,都有人提起这位以内敛而又深沉著称的小伙子的名字——尚长荣,而人们都知道,这个名字背后,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