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教科研网超声电机之父赵淳生中国科技的英雄故事
他是我国首位深入研究电动式激振器的科学家,也是超声电机在我国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赵淳生带领团队开发的超声电机已经被应用于嫦娥三号、四号、五号、墨子号量子卫星以及智能炮弹、医疗设备和高端光学系统等领域,成功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并填补了国内空白。他是一位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我一定要为中国研制出属于自己的超声电机。" 超声电机利用超声频域机械振动作为驱动源,是一种新型微特电机,它在轿车电子、精密仪器、高级工业控制系统和航空航天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90年代初期,这项技术尚未被引入到商业化应用中,而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发出自己的超声电机。
1992年,赵淳生接受邀请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访问学者学习。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他听了一场关于超声电机发展与应用的报告。当时NASA与MIT正在合作研制火星探测器上用的超声电机,这让赵淳生意识到了这项技术对我国航天器也具有重要价值。他决定开始学习并研究这方面内容。
1994年10月,尽管面临美方优厚待遇,但赵淳生放弃留下来,与妻女告别,在一个2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与硕士生、一名博士学生和一名博士后共同工作,他们最终研发出我国产牌能够实际运作的第一台超声電機。这次成就对于赵淳生的个人命运来说,就像命运一样至关重要。
2000年11月,当赵淳生因积劳过度被确诊患有肺癌并随后发现胃癌时,他坚持不懈地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即便身体虚弱到崩溃边缘。他完成了多份研究报告,并将实验仪器搬回家中,以此来继续他的实验生活。面对妻子和女儿提出的质疑——你是不是宁愿死去也不愿意放弃你的梦想?他回答道:“我的两个目标:生命和超音波都是必须达到的。”
凭借顽强毅力,无论是在病床上还是接受化疗期间,赵淳生的精神从未松懈。他战胜了疾病,并且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重大奖励,如2003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2004年的国家发明二等奖。而2015年,他还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一。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他一直追求的事业——将超音波技术产业化。
尽管前三次尝试失败,但他从未放弃过。在2017年1月,他创立了南京航达控股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推广这一新兴技术。随着时间推移,一系列创新产品问世,其中包括用于嫦娥三号飞船上的46克轻巧型小型极低重量高效率磁浮传感器,从而使得这个载满中华儿女的心灵飞行变得可能。此外,该公司还成功地将其所开发的人造卫星激光通信系统用于行云二号卫星01及02颗卫星上,这标志着该项目取得了一大突破,为我们国家正在规划的大规模空间激光通信计划提供关键支持。
直至今天,即使在83岁高龄之际, Zhao Junsheng仍然坚信自己还有更多努力可以做出更好的成绩,“虽然现在不是最美,但是我要尽力再努力,让我们的生命发出更大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