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教育科研网超声电机之父赵淳生中国科技的闪耀星辰
他是我国首位深入研究电动式激振器的科学家,也是超声电机在我国的开拓者与奠基人。赵淳生带领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不仅应用于嫦娥三号、四号、五号以及墨子号量子卫星等高端装备,还被用于智能炮弹和医疗仪器,有效地打破了海外技术垄断,为国内填补了空白。他是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的愿景是:“我一定要搞出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
这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轿车电器、精密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乃至航空航天领域。然而,在90年代初,我国尚未拥有这一技术。1992年,赵淳生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偶然间,他听了一场关于超声电机发展和应用的报告,这让他意识到这一技术对于我国航天领域也同样重要。
因此,他决定学习并进行研究。在1994年10月,他放弃美方优厚待遇,独自一人返回南京,与一硕士生、一博士生和一博士后共四个人,在一个20平方米的小房间内不到一年时间,就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可实际运转的超声电机。
尽管2000年11月遭受肺癌诊断,并经历两次大手术,但赵淳生没有放弃。他在病床上完成了多份研究报告,并且在休养期间,将实验设备搬回家中继续进行实验,其坚韧不拔精神感染了妻女,他们都问他:“你是要命还是要超声电机?”他的回答是:“我两个都要!”
凭借顽强毅力和对抗病魔的决心,他不仅战胜了疾病,而且他的研究成果“新型超声电机技术”获得了丰厚奖励,并于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仍旧保持着对科技报国梦想的执着追求,每晚工作到深夜,以实现将超声電機产业化為目標,並經歷三次失敗後,在2017年創立南京航達控技術有限公司。
该公司研发出的“四超一特”高性能 超聲電機於2020年的行雲二號衛星01/02星激光通信系統中獲得成功應用,這對於中國正在開發的人造衛星終端提供了一個關鍵核心技術。此外,该公司还曾参与嫦娥三號至五號以及墨子號卫星等项目,使得赵淳生的贡献得到了更广泛认可。
即使已達83歲之齡,赵淳生依然保持著對未來努力的一丝希望,“虽然现在不是最美,但我要想尽办法再努力,让我们的生命发出更大的光彩,最终能做到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