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炳新在自然之美中诠释电影豫剧古装戏全集
我,孙炳新,1947年出生在方城县清河小金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我的精神世界从未贫瘠。在夏夜的凉风中和冬日的晚霞下,我父亲讲述的《黄天霸》、《武松打虎》等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我在那里发现了自己对戏曲演唱的渴望。
1960年的夏天,当南阳戏校来到方城县招收新生时,我没有放过这个机会。面试老师问我是否会唱歌,我毫不犹豫地说:“会!”然后,在场上即兴地演唱了一首《好》。那一刻,这首简单的小曲成了改变我命运的关键。当时的南阳戏校汇集了当地最优秀的一批戏剧人才,不仅教授了专业课程,还包括文化课。我在这里接受了扎实的艺术基础训练,对于戏词和乐谱记忆如流,一年后,我被分配到刚成立的小说地区曲剧团。
起初,我自认为外表普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喜欢扮演角色,一心想成为一名好的舞台上的艺人。在剧团里,从字幕工作、跑龙套,再到主角位置,每一次登台都让我充满激动。我第一次担任主要角色是在60年代末期的大型曲剧《智取威虎山》中,然后又有多部作品,如《红色娘子军》、《龙马精神》、《龙江颂》,都是以我的名字为题材。
70年代末期古装戏热潮来临时,我再次开始征服舞台,以崭新的形象呈现给观众。在由我主演的大型古装剧《李慧娘》的首映式上,观众们掌声连连,为我的表演喝彩。我不仅赢得了本省观众的心,也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每次前往湖北、陕西、山西等地,都受到热烈欢迎。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越来越欣赏我的表现,有些甚至把鸡蛋和鞋子悄悄送到我们剧团住所,用这种方式向我表示赞赏。而这份荣誉,最终帮助我获得了河南省第一届戲曲大賽的一等奖,并且成为了国家一级演员。但即便面对诱人的机会,如上海电影制片厂或其他大型剧团邀请加入,他们都无法劝走我,因为南阳是我成长的地方,是培养者与支持者的故乡,是艺术根源所在地。这是为什么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选择留下来,与大家一起为这一片土地做出贡献,而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见证南阳曲剧事业再次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