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电影之魂徐志远以他深沉的音乐为黄梅戏增添了无限情感
在山区的童年里,徐志远对音乐的渴望如同呼吸一般不可或缺。中学时,他开始尝试各种乐器,如二胡、口琴和笛子,这些初学者的尝试逐渐变成了他音乐生涯的基石。当时,每个地区都在演绎样板戏,岳西剧团扩招时,徐志远几乎被他们发现并拉入了这个世界。
尽管他的家庭希望他追求更稳定的未来,但徐志远最终还是选择了成为一名鼓手。在剧团中,他不仅成为了一个作曲家,还独立完成了作曲、配器和指挥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写出了自己的小戏,并且开始思考如何将黄梅戏带入新时代。
1981年,当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开启招生的时候,竞争激烈到只有华东地区有8个名额可供争夺。然而,徐志远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最终成为安徽唯一一位被录取的人。他师从何占豪、刘如曾教授,在那里学习到了宝贵知识,并肩负起推动中国音乐发展的大任。
毕业后,虽然有机会留校深造,但徐志远选择回到岳西,从事专业的黄梅戏创作工作。这份决心最终结晶为1991年的《红楼梦》——一部融合现代元素与传统技巧的大型黄梅戏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徐志远运用“形散神不散”的原则,将宝玉黛玉之间的心理活动以独特的手法展现给观众。
除了《红楼梦》,他还创作了一系列其他著名作品,如《秋千架》、《风雨丽人行》、《孔雀东南飞》,以及多部影视剧中的主题歌曲。此外,他也涉足儿童剧领域,以其独特视角,为孩子们讲述英雄主义故事。至今为止,他已经获得了多项荣誉奖项,并且继续致力于创新与发展,让黄梅文化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