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的天秤座历史名人贾逵与自然的和谐
我,贾逵,生于东汉时期的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是我家族中的九世孙,父亲是贾徽。我的祖辈中有名的贾谊,而我却以聪颖过人而闻名。从小,我就对读书充满了兴趣,当时只有五岁,却能听着隔壁邻居家的孩子们读书声,我姐姐便每天抱着我,让我隔着篱笆旁边听,这种奇妙的薰陶让我在十岁时,就能背诵《诗经》、《尚书》、《易经》、《礼记》等古代典籍。
我的姐姐曾问我:“我们家贫穷,从来没有请过教书先生进门,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古代书籍,而且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呢?”我告诉她说:“起初你抱我在篱笆旁听邻居孩子读书,我便记住了,所以如今能一字不差地全背诵起来。”
成年的我身形高大,长八尺二寸。我弱冠之年,便能够诵读《左传》、《五经》,人们称赞我的学识,以至于有人说:“问事不休贾长头。”在汉章帝召开的白虎观会议上,与李育辩论,也展现了我的学术水平。在汉明帝和汉和帝时代,我分别担任郎、中郎将、侍中、骑都尉等职位。
作为一个天文学家,我倡导用黄道坐标测量日月行度,并对月行迟疾规律有深刻认识。我主张历法必须不断改进,并提出冬至点移动。所著共百万言,又作诗、颂、沫、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在永元十五年(103年)创制黄道铜仪,为首次提出用黄道坐标测算日月运行轨道,并认为以赤道坐标测算会出现误差。
后世尊称“通儒”,并且提出了许多关于月球运行速度不平均的问题,如“月行有迟疾”,即最进点每九年运动一周。这实际上正是拱线运动的结果。最后,在永元十三年(101年;或100年)卒于洛阳。
虽然现在已无法直接阅读我的原著,但后世研究者依宋代王应麟开始蒐辑并辑为《贾氏左传佚说》,可见其影响力深远。而清儒黄奭、三家的贾氏遗作辑本,则更详细地记录了我的学说大要。此外,还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及严蔚《春秋内传古注辑存》的收录,更完整地展示了我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