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松观侯宝桓道长倡导幼儿园国学教育引领社会传承文化根基
在广东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的黄龙观,以其庞大的建筑规模和深厚的香火闻名于世。1992年春,香港青松观的侯宝桓道长投入巨资,对黄龙观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工程,不仅恢复了黄龙观原有的辉煌,也为道教文化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尽管侯道长已逝世十三年,但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记者最近重新访问了黄龙观,幸运地遇到了梁俊雄道长以及黄龙观创建之一的人物欧穗科大师,从他们的话中,可以窥见侯宝桓热心宗教事业背后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
据历史记载,黄龙洞曾被称为金砂洞,其名字源自南汉国主刘岩。在这里,他建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天华宫,并梦见一条黄龙腾空而起,这象征着国运永固。他将金砂洞改名为黄龙洞,并取“飞 dragon 在天”之意。清代时期,张妙升道士在此发现风水旺盛,便在天华宫址上创建了现在的黄龍觀。
然而,在不久之后,黃龍觀遭受严重破坏,只剩下残垣断壁。直到1992年春季,当香港青松観的一行人带领由博罗县政府官员陪同时,他们终于与博罗县政府签订重建协议书,由香港青松觀拨款5000多万元人民币对原址进行全面重建。这次修复工程耗资近1.5亿人民币,并于1995年10月举行开光庆典,一场盛况空前的活动引起了众人的赞叹。
除了立足香港发展道教外,侯宝桓还致力于推广中国古老宗教文化。他亲手栽培出的梁俊雄认为,即使他羽化登真,他对传统文化和宗教创新所作出的贡献仍然深刻影响着今天中国道教界。
除了国内外弘扬神圣宗教文化,更是以爱国情怀和慷慨帮助,为内地较贫困地区提供支持。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国家希望工程捐款,以及维修内地较贫困地区寺庙达200余处。此等善举让他成为当代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希望之星”。
同时,他也致力于团结同仁友好,加强学术研究提升道教的地位。他创办并主持筹建包括“中华国际学院”、“北京大学堂”的教育机构,还设立奖学金支持学生学习。此外,还举办过三次国际性的大型学术会议,以促进世界各地研究者的交流合作共进。
最后,我们要提及的是他的慈善事业,如通过建立幼儿园、义校等教育机构来提倡德育,以及应灾赈济、援助弱势群体等公共服务工作,让人们感受到他那股无私的大爱心态。在这些努力下,他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先锋人物,而他的精神则如同一颗永恒闪耀的心灵灯塔,为我们指明前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