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并列研究员赵德刚坚持只做国家有需要的研究
赵德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员,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忙碌。他的专业领域是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这是信息时代的基石。在这个前沿行业,他没有追求高产新材料,而是坚守传统材料——氮化镓,并深入研究,克服种种困难。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支氮化镓基紫外激光器、大功率蓝光激光器。
他说:“我是一个国家培养出来的‘土著科研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是我最深切的愿望。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会将国家需要的地方作为我的研究方向。”
赵德刚发现中国对半导体器件需求巨大,但世界上生产该类器件的原材料还未成熟。这也是他选择氮化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原因。氮化镓是一种继硅、砷化镓之后的第三代半导体,其特点是具有广泛的波段覆盖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抗击穿和耐腐蚀性能,对于光电子学和微电子学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赵德刚所从事的是一个国际化合物半导体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之一。他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提高氮化镓材料在室温下的电子迁移率,以及如何减少散射中心数量来提高质量。他通过独到的眼镜和独特思路解决了这些问题,最终成功地实验生长出高质量氮化镓材料,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000平方厘米/伏特·秒,这在当时国际上MOCVD外延氮化镓材料中是一个极佳结果。
除了技术突破,赵德刚还专注于理解碳杂质在p型氮化镓中的作用。他发现碳杂质不仅能够抑制电流,还能增加欧姆接触效率。这项工作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启发了其他科学家进行进一步探索。
对于未来,赵德刚认为发展半导体必须有一批踏实的人沉下心来做基础工作。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地青年立足国家需要,在科研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