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止步于1644年历史上最不该灭亡的朝代之谜
明朝那些事儿何以止步于1644年:揭秘历史上最不该灭亡的朝代
今天,宋安之为您准备了一篇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探讨。这个系列文章由当红作家明月所著,以其幽默风趣和脉络清晰而闻名。但在讲述到1644年的那一刻,便突然停止了,未曾触及南明这一重要历史段落。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今日就来试着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明朝那些事儿》正如其名所示,是专注于讲述明朝历史的故事。从1368年开始一直持续至1644年,这个时间段自然是书中覆盖范围内的事实。而南明政权则是继承自此之后的一系列割据政权,其存在时间虽短暂,但内部混乱程度可观,因此没有延伸写入也并不奇怪。
虽然许多读者情感上认为南明也是属于明朝的一部分,但客观地看待,当崇祯帝于1644年3月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自缢身亡,标志着整个国家的统治已经结束。此时建立的忠于旧主的势力拥立宗室藩王建立的南 明,只能算是一种象征性的延续,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恢复。
然而,即便如此,南 明政权自身也面临诸多问题。它只持续了一年左右,就因为清军南下而迅速崩溃,不仅失去了长江天险,更丢掉了重镇南京等地。随后的隆武、绍武、永历三政权更是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继续挣扎,最终各有衰败。在1659年,永历帝甚至逃到了缅甸;到了1662年,他又被吴三桂押往昆米处死,这一切都显示出即使在短暂期间,也无法维持稳定的局面。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即使对作者来说想要扩展至这段时期,将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不论如何,如果要延伸写到1659年的永历帝逃离,或是1662年的他的死亡,那么这样的叙述将不得不包含大量与清朝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相关的大量内容,这显然超出了原作的情节设置,使得整体叙事变得过于繁琐且难以管理。
此外,还需要考虑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工作安排。当初的作者并非全职作家,他同时拥有其他职业,并且在撰写《明朝那些事儿》期间表现出了“随心所欲”的态度。他本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完成作品后再休息一段时间的心愿。这意味着他对于创作过程中的精确性和深度可能并不像对待大型史学著作那样认真,对某些细节可能视若无睹。而对他来说,没有足够动力去追踪这样一个相对较小规模但充满争议的小分支——即使它具有很高的情感吸引力。
总结起来,在考虑到以上因素后,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明 朝那些事儿》选择了在1644年的那一年停止,而不是进一步探讨那个充满混乱与争斗的小分支——即便这个小分支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或者任何其他主题,请持续关注我们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