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明朝台湾最后的太监王承恩陪伴崇祯皇帝殉节于煤山

明朝台湾最后的太监王承恩陪伴崇祯皇帝殉节于煤山

李自成将北京的皇城紧锁成了一座巨大的铁笼,眼前,大明朝廷即将气绝。最悲凉的是,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登上宫殿,想与大臣们商讨抗敌之策;却不料,金殿之上竟无一名大臣可寻。皇帝顿时陷入了极度绝望之中。于是,他奔向后宫,将全家老幼悉数诛杀一空。随后,他自己也逃往皇城后的煤山,企图一举算清。

毫无疑问,崇祯皇帝手足无措、深感绝望。他身边的大臣们纷纷逃离;而在李自成面前,这些政敌更是不会轻易出手《明史》记载,其间崇祯皇帝心急如焚地“求西天”,愤懑地发牢骚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我去冠冕,以发覆面。”临终前还对群臣怀恨,又觉得自己被彻底误导,即便如此,也只能死得其所。

万事皆有变数谁能预知日暮途穷的崇祯皇帝,在最黑暗的时刻,还能遇到一位忠实追随者的“铁哥们儿”。他并非哪位显赫官员,更不是内宫中的“知音”,反倒是一位侍候左右的老太监,那就是王承恩。

原来这位王承恩始终忠诚于君主尤其是在崇祯走投无路的紧要关头。他无法挽救这尊贵生命,只能默默守护在角落里保护这位主子顺从自然。

《明史》记载王承恩曾任司礼秉笔太监。当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崇祯命他提督京营。在那时候,大明朝已然衰败,无人守卫京城外围,而只有少数士兵守卫着最后防线。那时候王承恩亲自动手发炮,一直勇敢地保卫着京城。但当局势完全失利后,他只好退缩至宫殿里等待末日。不过,最令他忧虑的是四面楚歌声中唯一没有离去的人——他的陛下。

在王承恩的庇护下,当初满肚子感慨和生死离别之痛,对身边人士真实本性的一切折磨都化作虚幻,他想不到,最终成为他的保护者竟是一个贴身太监。而最后,当崇祯吊死于古树上的时候,王承恩也带着自己的武器(类似原始时代),静静站在脚下悼念他。这段历史,在清朝统治者看来,是一种归属,他们为亡故的大明朝廷表示了敬意,并且特别赞扬那位贴身太监——王承恩。这位贴身太监能够安葬于偌大的寝宫旁边,不免让他感到满足了。此情此景,或许成了他们永恒的心愿之一端。

标签: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来源于神话故事...
在中华文化中,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瑰宝,更是承载着丰富神话故事和哲理智慧的词汇。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那些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战史风云 红色故事中的孩...
在中国儿童文学中,红色经典故事是我们童年的回忆,是一代又一代孩子们共同成长的伙伴。这些故事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基础,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手法编织而成,它们...
战史风云 李鸿禾历史名人
李鸿禾:演技与创作的双重奏鸣 李鸿禾,一个名字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职业生涯如同一部精心编织的传奇,充满了不凡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
战史风云 夏日奇遇一只调...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一只小狐狸名叫花花,在森林中闲逛。它是一只特别的狐狸,总是喜欢探索未知的地方,不断地寻找新鲜事物。今天,它也没有例外,决定去深入森林...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