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刚提出的问题中国武术为何无法与跆拳道抗衡这个疑问在我心中反复萦绕
暑假到了,同事的孩子报了个跆拳道班。我问他:“学武术多好,干嘛要学外国拳? ”他说:“你真老土,现在只有跆拳道的培训班,哪儿有教武术的呀。再说暑假也就一两个月时间,要是学武术,孩子也就刚学个基本功,跆拳道都能踢木板了。” 同事说的是实在话,我有个同学从体校毕业后,就曾经办班给孩子教武术。当时哪租得起什么场馆呀,就是在广场上练。一个暑假的时间,孩子们也就刚溜开腰腿。结业表演的时候,就是演练集体基本功,顶多打一套初级长拳,连对练都没有,更别提对抗了。
再往前推,我们当年是整整练了一年的基本功。天天正踢、侧踢、里摆、外摆、二起脚、旋风脚。这还罢了,那个旋子打得又高又飘,不知道有什么用?我每次练的时候,都要琢磨这个动作在技击时的作用,始终也没整明白。还有甲组长拳,也叫规定拳,是必会的项目,在里面有个侧空翻的动作,我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这不是孙悟空飞天鹰啊。我想,要是好好拜一位民间的师父,或许能学会些实用的技法,有机会过过招,让身体感受一下怎么打。但科班出来的人最高级,也就是套路和对练,如果自己不下功夫,最终还是一本糊涂账,只把身体锻炼好了。
现在我们的武术教育,只是在把套路演练这个属于皮毛的事情进行发扬光大,而离真正实质越来越远了。在剥夺了对抗性和技击性的同时,也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武术。而现代社会中的其他运动如柔道和跆拳道,却因为它们强烈的情境性和接地气,而能够得到广泛接受,并且成功地融入奥运赛事之中。
反观现今的小朋友们,他们更喜欢那些生动活泼、充满挑战性的活动,而传统 武术则显得枯燥乏味,不符合他们追求刺激与成就感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它更加吸引人,使其成为一种既能够保留古老智慧,又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事物。
而且,从历史来看,上世纪三十年代,当国民政府大力推广国术,每所大学都开设国术班时,由于教学方法保守,一段时间内学生纷纷流失。此刻我们是否应该学习历史,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用新的方式去吸引年轻一代,让他们重拾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最后,还有人可能会讽刺地说:“真是站着说话不要疼,看吧你说的这些都是空谈!”但我的诉求是为了让那些坐在那里批评的人放下架子,为我们提供一些实际建议或支持,因为改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如果我们不行动,便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门悠久而伟大的艺术逐渐失去青春力量,最终被无情地淘汰掉。在此,我呼吁相关部门及各界专家积极思考并采取措施,以确保中华民族这份宝贵财富不会随着岁月消逝,而应该被继承并发展下去,使之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为未来带来更多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