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嗣环国学名人中的巨擘
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丑科登进士第。授大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林嗣环评价林嗣环不是一位博学善文的著名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百姓口碑甚佳的清官名吏。在封建官场一片污浊的境况下,他洁身自爱,实在很有几分茕茕孑立的悲剧意味。当时藩王府曾派两个人到林嗣环处言事,那两人骑马直上公堂。林嗡把他们拉下马,每打三十大板。一藩王大怒,但幸得抚军劝解才免遭难。
虽然“善为文”,却“不善为官”。他刚正不阿使他在官场郁郁不得志。他七岁即能属文。但又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其非己作,不售。不气馁,更发愤攻读。他于崇祯十五年中举,为顺治六年的进士授职,大致经历了从仕途至边疆流放再归来的曲折命运。
他的《屯田疏》被诬告谋反落职,但正是这份“不善为官”的性格,使得他赢得百姓爱戴和历史留名。在末日之际,他与唐梦赍葬安溪,与族侄标光改葬御屏山麓,其墓铭称:“先达铁崖林公淑人王氏华亭墓。”族亲对其尊崇备至,以期子孙学有成德。而在故乡,还流传着黄井祝天虎崆耕读等故事。
他的生活轨迹显示出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既是文学家的同时也是道义上的战斗者。他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面对权力的腐败与无道,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维护人民利益,这种精神让后世铭记并赞扬。在那个充满争斗与复杂的人生道路上,他始终保持着独立和坚韧,不懈地追求着真诚和正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将 林嗣环视作一位真正的大师,而不是仅仅是一个书卷里的知识分子或一个政治上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