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地图上的中国武术反复问鼎传播之谜为何被跆拳道所超越
夏日来临,同事的孩子报了个跆拳道班。我问他:“学武术多好,为何要学外国拳? ”他说:“你真老土,现在只有跆拳道的培训,哪儿有教武术的呀。再说暑假也就一两个月时间,要是学武术,孩子也就刚学个基本功,跆拳道都能踢木板了。”
同事的话实属切中肯綮,我曾有同学从体校毕业后,就曾经办班给孩子教武术。那时候哪租得起什么场馆呀,就是在广场上练。一个暑假的时间,孩子们也就刚溜开腰腿。结业表演的时候,就是演练集体基本功,顶多打一套初级长拳,没有对练,更别提对抗了。
再往前推,我们当年是整整练了一年的基本功。天天正踢、侧踢、里摆、外摆、二起脚、旋风脚。这还罢了,那个旋子打得又高又飘,不知道有什么用?我每次练的时候,都要琢磨这个动作在技击时的作用,但始终也没整明白。
还有甲组长拳,也叫规定拳,是必会的项目,其中有个侧空翻动作,我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谁打架的时候还会翻跟头呀,又不是孙悟空。我想,如果能好好拜一位民间师父,就能学会些实用的技法,用过招体会一下怎么打。但科班出身的人,只懂套路和对练,如果自己不下功夫,最终还是“把身体给锻炼了”。
现在的武术教育,只是在套路演练这个皮毛东西上发扬光大,而离真正实质越来越远。剥离了对抗性和技击性,便不能称其为武术了。这样做让人汗颜。
反观跆拳道,它作为舶来品,却能立于我们之地,被孩子们欢迎学习,不仅在教法和练法独到,在宣传和包装上展现魅力。
跆拳道教学生动趣味丰富,不像武术那样枯燥单调,对活泼好动的小孩非常适合。在学习礼仪口令及基础技法后,即可开始对抗训练。当着家长观众面展示速度力量,或漂亮腿法踢断木板,这对于孩子来说具有吸引力。
三十年代,大力推广国术时,每大学开设国术班,当时尚云祥先生应聘朝阳大学开班,由于名望,他形意拳班最受欢迎。不过一个月后,其它班劈腿下腰,他仍站三体式;半月后,其它已噼里啪啦习套 punches。他只站在桩上,因此学生走进去,然后呼啦呼啦快走完,使校方不高兴,以为太保守导致该班无法开展。此刻大学生都不耐烦这种单调生活,更何况现在的小学生呢?
这样的传统方法虽然深入培养几个入室弟子,但却妨碍普及推广。而柔道与跆拳堂奥运参赛,与强大的竞争性以及接地气有关。而我们本来的民间艺术群众基础更广泛,却弄成京剧一样、高冷无感,让自己的孩子望而却步,这样的方向错误至此。
如何继承发展,让假期小朋友重新踏足武艺相关部门首脑需思索解决方案,无需转圈360度旋风脚落地大劈叉投入心血,那才有用!有人可能说:“看你行,你行云流水!”但前提是让坐着说话者腾出位置给我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