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失传之谜如何解释中国武术为何未能阻挡跆拳道的全球扩张这问题让我回想起了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女儿反复思
夏日来临,同事的孩子入学便报了个跆拳道班。我问他:“为什么不学武术?外国拳术又如何?”他说:“现在只有跆拳道的培训,哪有教武术的?暑假短暂,学完基本功后,还能做木板破解。”同事的话真实,我曾经一位同学从体校毕业后,在广场上教授孩子们武术。一个暑假时间,他们也只是练习基础动作。结业表演时,只能展示初级长拳,没有对抗训练。
往前看,我们当年在一年中不断强化基本功,每天练习正踢、侧踢、里摆和外摆,以及二起脚和旋风脚。这还算简单,那些高难度动作如旋子打得高且飘忽,不知其用途。我每次练习,都想弄明白这些动作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还有甲组长拳,即规定拳,其中包含侧空翻,这个动作似乎毫无意义,因为谁会在打架时翻身?
我觉得,如果好好拜一位民间师傅,至少会教授一些实用的技巧,让人体验过招。如果是科班出身的人,就只懂套路和对练,但如果不自我努力,最终还是白费力气,把身体锻炼得紧张而疲惫。
现今武术教育更多地强调套路演练,而远离了对抗性和技击性,因此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武术。它被视为花架子,有点可观但无用,是让人感到羞耻。
反观跆拳道,它作为异族文化,却能在我们这里立足,并受到孩子们欢迎,这并非仅仅因为教法或练法独特,其宣传包装也展现出其独有的魅力。
跆拳道教学充满活力,不像传统武术那样枯燥单调,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孩来说非常合适。在学习礼仪口令、基础技法和动作要领后,便可以开始进行对抗训练。当结业表演时,当着家长与观众面前展示速度力量,或是漂亮腿法打断木板,对孩子们来说极具吸引力。
三十年代末期,国民政府推崇国术,每所大学都开设国术班。那时候尚云祥先生应聘朝阳大学开班,由于他的名望,他的形意拳班最受欢迎。但不久后,他的学生发现其他班已经学会劈腿下腰,而他们仍然站桩;再过一个月,一些学生跑掉了,因为他们见到其他班已开始学习噼里啪啦套式。而学校管理层认为尚先生太保守,使这门课程无法成功推行连续两次尝试失败。
这种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虽然深入了解某门技术,但阻碍了其普及与发展。此刻柔道和跆拳道进军奥运会,而我们的武術却因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未能进入奥运赛场,也许那些负责部门的人真的只是吃饭而已?
柔、韩两种运动获得青睐并进入奥运,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很强的情境反应能力,与民休息。而我们的本土文化——武術,本应更接近大众,但偏偏把它弄成跟京剧一样高雅脱俗,让自己的儿女望而却步,这才是走错方向了。
我们该怎样继承发展 武術,又怎样吸引下一代回到体育馆内?相关领导应该深思熟虑,为此找寻解决之策。不应整天空中转体360度,大劈叉上下功夫,那又有什么用?
有人可能会说:“你站在那儿说话不要疼,看你的本事,你来!”我求之不得,但前提是我得到腾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