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淳生超声电机之父中国科研能力的巍峨峰岸
在他人眼中,他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电动式激振器的科学家,也是我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开拓者。他带领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已应用于嫦娥三号、四号、五号、墨子号量子卫星、智能炮弹、医疗仪器、光学系统等高端装备,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就是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我一定要搞出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
超声电机是以超声频域的机械振动为驱动源的新型微特电机,在轿车电器、精密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于90年代初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国投入到商业应用。彼时,由于技术垄断,我国尚未研制出自己的超声电机。
1992年,他被邀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做访问学者。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在该系听了一场关于“超声電機發展與應用”的报告。“我注意到,報告中提到NASA与MIT要联合研制火星探测器上用的超聲電機。”赵淳生敏锐感觉到這種技術對於中國航天也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決心開始學習和研究。
1994年10月,他放棄美國給予他的優厚待遇,告別已在美國定居的妻女,獨自一人回到南京。在一個硕士生、一個博士生、一個博士後,加上他一共四個人,在一個20平方米的小房間里工作不到一年時間,就成功地研究出了我國第一台能夠實際運轉的大型 超聲電機。
2000年11月,因為過度勞累,被確診患有肺癌。在病榻上完成多份研究報告,並將实验设备搬回家中進行各种实验。面对妻女担忧他的健康,他们问:“你是要命还是要 超聲電機?”他的回答是:“我两个都要!”
凭借坚韧不拔的心志和顽强拼搏精神,不仅战胜了病魔,还将自己毕生的热情和智慧贡献给国家。经过不断努力,最终成功创造出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新型 超聲電技術,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奖励,并且成为了一名享誉全球的地球英雄。
直至现在,每当夜幕降临,他依旧坐在书桌旁,一字一句地记录着自己的梦想和计划。尽管岁数已经不再轻松,但他仍然坚信,只有持续进取才能让生活更加精彩,更好的时代正在慢慢来临。而这位83岁高龄的人物,是如何用生命写下了一篇篇传奇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