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敏中国学班在自然之美中寻根溯源
白敏中,字用晦,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他出生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白敏中在少年时期便展现出了过人的学识和才华,他的父亲早逝,因此他由叔父抚养长大。他的堂兄是著名诗人白居易。
在唐朝末年,白敏中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并很快被任命为官。他先后担任过殿中侍御史、右拾遗、左司员外郎等职位。在这段时间里,他因政绩显著而受到推重,被视为宰相李德裕的门生。
随着唐宣宗即位,白敏中被提升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并且多次升迁到宰相之位。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对党项叛乱的镇压,并成功地平息了叛乱。此外,他还曾经历了与郑颢之间的矛盾,这个事件一度影响到了他的声誉,但最终他还是因为自己的贡献而得到恢复。
尽管如此,白敏中的晚年并没有如意。咸通二年(861年),当时的一些边疆民族再次发生动荡,懿宗召见他以求解决问题,但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和坚持不愿再涉及政治,他拒绝了这个机会,最终致仕成为一名都留守。在未能完成最后一份任务之前,一场突发的事故使得他的健康状况恶化,最终导致其去世。
作为一个有着杰出才能的人物,白敏中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不仅是一位深受皇帝信赖的大臣,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诗人,对国学班以及自然景观都有着浓厚兴趣,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