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野史趣闻 > 孟丽君黄梅戏之魂徐志远以音乐工作者之姿绽放

孟丽君黄梅戏之魂徐志远以音乐工作者之姿绽放

在山区的童年里,徐志远对音乐的渴望如同呼吸一般不可或缺。中学时,他便开始了自学乐器的旅程,从二胡到口琴,再到笛子,每一件都成了他理解音乐奥秘的一扇窗。他回忆:“我曾经喜欢做竹笛,下放时还会抓蛇,把蛇皮剥下来蒙胡琴。”那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踏上的道路。

随着“样板戏”的流行,岳西剧团开始扩招,徐志远几乎是被他们发现的。在当地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情况下,他成了一名鼓手。然而,这并不阻止他追求自己的梦想。当机会来临,他开始尝试作曲,并且很快就获得了演员们的认可。这份成就让他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1岁的时候,徐志远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作曲、配器、指挥的小戏。随着恢复高考后的变化,他重新燃起了进入大学的心愿。在1981年的竞争激烈中,他通过层层考试,最终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中的安徽唯一学生。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重任,因为他不仅要为自己学习,更是为了推动中国音乐艺术发展。

毕业后,尽管有留校机会,但徐志远选择回到家乡岳西,一心致力于黄梅戏作曲这条路上。他在1991年创作的《红楼梦》是一部重要作品,那时候他正思考如何让它具有时代感和与众不同。在这部作品中,他融入了一些电声音乐元素,以及淮剧特点,使宝玉黛玉情深之处更加生动细腻。他说:“这里突然张弛和停顿是一个复杂过程,我用‘形散神不散’原则打造。”

《秋千架》的创作更是证明了他的实力,它结合了黄梅戏抒情特点和西洋歌剧及百老汇风格,为当代戏曲注入娱乐喜剧性。这个作品成为了地方戏与音乐剧结合的一个试验,让人看待其作为“前卫”代表,并被誉为继承者。

除了创作工作外,徐志远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他撰写过多篇论文,如《黄梅戲通論》音樂章節、《試論程長庚對京劇音樂的貢獻——兼及皮黃腔在安徽的合流》、《黃梅戲角色的音色造型》,並擔任《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責任編輯、岳西高腔分支主編。

关于黄梅文化与艺术创新的话题,是徐志远一直关注的话题之一。“黄梅文化是吴楚文化、质朴文化、青春文化、通俗文化”,但面对多元化时代,要保持个性与地方特色,就需要不断尝试新事物。他认为,“现在我们的民族艺术遇到了空前的压力,我真切地感觉到年轻人对戏曲艺术的轻视和远离”。因此,在今后的道路上,不仅要保护传统,还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标签: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杂谈 坐在叔叔宽敞书...
在那个夏天,我和我的朋友们都回到了家乡。我们都是大二的学生,那时候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迷茫。每天下午,我们都会坐在叔叔那里写作业。那间屋子曾经是我童年时光的...
汉 陈阿娇 人物故事-岁月...
岁月静好:一位老人的智慧与坚韧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村里的一位老人,在广场上坐着,一边抽烟,一边看着远方。旁边的小孩们好奇地问:“爷爷,你看什么呢?”老...
中国未解29件怪事 网页幕后一个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休闲娱乐,我们都离不开它。尤其是在网络电影和电视剧中文字幕的普及之后,一些人开始...
中国古代的四大...
在遥远的古代,中国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国家。从农耕文化到丝绸之路,再到探险航海,中国人总是不断地推动着科技与文明的进步。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