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国学启蒙白敏中故事篇
《白敏中:唐代宰相与诗人》
【人物简介】白敏中(公元792—861年),字用晦,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他是著名诗人的堂弟白居易的从兄。自幼好学,不善言谈,擅长诗文。长大后,他诚信笃实,看重友情,一生经历了六位皇帝的更替,位至宰相,在治国、治军上都有杰出的建树。
【主要贡献】在辅政期间,白敏中在缓和民族关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镇抚大臣前去安谕党项,以司空、平章事兼邠宁节度使的身份征讨叛乱。在处理边疆事务时,他发展骡子军,加强了西南边区的防御,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安定与繁荣。
【四辅之首的宰相】白敏中曾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并多次升迁至宰相一职。在他的努力下,《具员御览》五卷成书,这是一部详尽记录百官名数和职责的大型文献作品。宣宗对此颇为赏识,将其置于案头供考察大员时参考。
【晚年归隐】咸通二年(861年),由于足疾自请退出政治生活,尽管朝廷多次召回,但白敏中坚持不愿再出山。最终,他被允许以太傅致仕,从而结束了一生的政治生涯。在他的逝世后,被册封为太尉,其墓冢及唐时所立神道碑仍保存完好,是历史上的一个传统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