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的历史名人贾逵与自然的对话
我,贾逵,生于东汉时期的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是我家族中的九世孙,父亲是贾徽。从小,我展现出了过人的聪颖和学习能力,即使在五岁那年,我还没有开始读书,但我对隔壁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充满了兴趣。我姐姐每天抱着我,让我隔着篱笆听他们读书,这种方式让我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当我十岁时,我已经能背诵《诗经》、《尚书》、《易经》、《礼记》等古代典籍。
我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段特别的经历,那就是用桑树皮当纸来记录书中的词句,或是在家中的门窗、屏风上写字,一边背诵,一边记录。这不仅帮助我加深了记忆,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能力。一年之后,我就精通了这些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身形高大,长达八尺二寸。在弱冠之年,即便未及二十岁,就能熟练地诵读《左传》、《五经》,并教授他人,被誉为“问事不休贾长头”。在汉章帝主持的白虎观会议上,与李育辩论,这是我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担任郎中、左中郎将、侍中和骑都尉等职位,并且倡导用黄道坐标测量日月行度,对月球运行规律有深刻理解,并提出了历法需要不断改进的观点。我还著作颇多,其中包括诗歌、颂歌以及其他各种文体共计九篇。
永元十五年(103年),我创制了一套黄道铜仪,这是首次提出使用黄道坐标来计算日月运行轨道,而赤道坐标会出现误差。此外,我也指出月球运行速度不均匀,每个最进点每九年运动一周,这实际上正是拱线运动的结果。后世称赞我的学说,说它影响了数百年的儒学发展,并被列为诸儒宗之一。
虽然现在很多我的著作已经亡佚,但依靠清代学者如王应麟、黄奭、王漠、马国翰、三家的辑本,我们仍然能够了解到一些关于我的学说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