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野史趣闻 > 抗清三公人物简介

抗清三公人物简介

抗清三公指明清之际,率领江阴十万百姓抵抗清军的三位主要领导者: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清政府颁布剃发令后,江阴(在今江苏)人民举行了反清起义,共推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为领袖,坚持“头可断,发决不可剃”的气节。

人物概述

江阴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季,江阴人民为剃发令,在江阴典史等人领导下进行的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清军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参加攻城的还有后来晋封为亲王的博洛(清端重亲王)和尼堪(清敬谨亲王)、清恭顺王孔有德;清兵二十四万大军携二百多门大炮围城,一共损失的士兵有七万五千余人。江阴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伤七万五千余人。

阎应元

阎应元,字丽亨,直隶(河北)通州人(今北京通县),民族英雄。崇祯辛巳年,赴任江阴典史。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拒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绩突出,江阴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南明朝廷本想调他转任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因母亲病重,且道路堵塞,没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散居。

任江阴典史(相当于正科级公安局长)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孤城困守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殉节前,阎应元坐在东城敌楼,要了一枝笔,在门上写道: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陈明遇

陈明遇(?—1645),明末浙江上虞人,民族英雄。崇祯末年任江阴典史。弘光元年,1645年,江阴降清,知县林之骥去职,新任江阴知县方亨布告全县剃发,诸生许用等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闰六月初二,江阴士民擒杀方亨,明遇被推举为领导,倡义抗清。二十一日,清贝勒博洛命令刘良佐包围江阴城,七月初一,开始攻城。七月九日,陈明遇迎阎应元入城主兵,守城战斗激烈异常,孤军坚守江阴八十一日。城破后,明遇命全家男女四十三人死。复持刀与清军作殊死战,身负重创,身死僵立墙边。

冯厚敦

冯厚敦(?—1645),冯厚敦字培卿,金坛人,民族英雄。崇祯末年任江阴训导,明末江阴义军在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的领导下杀方亨、拒二十四万清师于城门之外,奋战八十一日,后在清军二百多门火炮轰开城门后于明伦堂冠带南向自缢殉节;妻王氏,与其孀妹结衽投水死。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安禄山 秦长青李焕儿穿...
唐代中期的节度使权力极大,藩镇节帅自行任命节度使,将吏代己,部将自代,以致节度使形成“家族化世袭”,这是唐廷最不愿承认的现实,也是权力无限膨胀的最高形式。...
施主咬的贫僧好疼第15集 唐朝诡事录百度...
在古代中国,黄袍不仅是皇帝的象征,更是一种权力与尊贵的体现。然而,穿着黄袍并不意味着只有皇帝才能穿戴此色衣物。在宋朝之前,朝廷对臣民的服饰有着严格的规定和...
txt听书 武则天中国历史...
一、武则天的出生与早年生活 武则天,原名李世民,是唐朝的一个贵族家庭的成员。她的父亲是唐高祖李渊的一位将领,而母亲却是一个汉人。由于家族背景和文化素养,她...
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中国近代史的人...
一、铁血柔情的革命家 在中国近代史的人物故事中,有许多人物以其坚定的理想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时代的缩影。孙中山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他用自己的行动点燃了...

强力推荐